吳敬梓
平山堂畔白云平,文藻偏能系客情。
不似迷樓羅綺盡,只今惟有暮鴉聲。
空懷遷客擅才華,不見雕欄共絳紗。
卻憶故山風雪里,摧殘手植老梅花。
這是詩人將到平山堂卻因風雪太大沒去成而寫的兩首詩。平山堂是宋仁宗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被貶出知揚州時所建,在揚州西北五里蜀岡上,因“負堂而望,江南諸山,拱列檐下”而得名。第一首是寫詩人為什么要到平山堂去。“平山堂畔白云平,文藻偏能系客情”寫出了遠望平山堂所見以及詩人(“客”)對平山堂主人歐陽修的仰慕和向往:盡管陰云已籠罩了平山堂,可歐陽修的精彩文章卻偏偏牽動著我的感情。后聯兩句用反襯手法,把平山堂和迷樓作對比,辛辣地嘲諷了隋煬帝一類暴君殘主,熱情地頌揚了歐陽修一類文人學士。“迷樓”故址也在揚州西北蜀岡,系隋煬帝下令建造的新宮,“回環四合,上下金碧,工巧宏麗,自古無有,費用金玉,帑庫為之一空”。“人誤入者,雖終日不能出”,隋煬帝即名之為“迷樓”,選宮女數千于其中,極淫侈荒亂之能事。然而曾幾何時,即身死樓焚;而今更是蹤影全無,只有晚歸烏鴉的聒噪而已;而歐陽修建造的平山堂卻與其人其文一樣,名垂青史,牽動人們的仰慕之情。
第二首是寫終因風雪太大而未達平山堂的深切遺憾和因之而觸發的自身喟嘆。頭聯兩句:盡管詩人十分懷念“擅才華”的“遷客”(歐陽修因直言敢諫,多次遭貶,故稱之為“遷客”),卻終因風雪太大而未能目睹他的遺跡平山堂的風姿(由“雕欄共(和)絳紗”指代)。后聯兩句忽然“巖出遠神”,聯想到故鄉安徽全椒的老屋早已為他人所有,自己當年手植的老梅花這時正在受風雪的摧殘,這又恰是詩人自身遭遇的寫照——無限感慨,簡直催人淚下。這正是陳廷焯所謂的“沉郁頓挫中別饒蘊藉”,富有情韻之美。
上一篇:沈德潛《過許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錢載《觀王文簡所題馬士英畫》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