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莊·喜遷鶯》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其一
人洶洶②,鼓冬冬,襟袖五更風③。大羅天上月朦朧④,騎馬上虛空。香滿衣,鸞鳳繞身飛舞⑤。霓旌絳節一群群⑥,引見玉華君⑦。
【注釋】
①《喜遷鶯》:又名 《鶴沖天》、《萬年枝》、《喜遷鶯令》、《燕歸梁》、《春光好》等。《金奩集》入“黃鐘宮”。有小令、長調兩體。小令首見于此,長調起于宋代。②洶洶:形容人聲鼎沸,聲勢浩大。③五更:古代將一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謂之五更。五更即天將要亮時,是古代朝君之時。④大羅天:省稱為“大羅”。這是道家所謂諸天之中最高的一層天。段成式《酋陽雜俎》云:“三界外曰四人境”,“四人天外曰三清”,“三清上曰大羅”。王維《送王尊師歸蜀中拜掃》:“大羅天上神仙客,濯錦江頭花柳春。”在這里系指朝廷。⑤“鸞鳳”句:形容身上衣著華美,繡有鸞鳳彩畫的衣衫迎風起舞。⑥霓旌絳節:彩色的旌旗一隊隊如天上虹霓,絳紅色的儀仗一排排如彩霞呈現。霓,大氣中有時跟虹同時出現的一種彩色光帶。旌,古代的一種旗子,旗桿上用五色羽毛做裝飾。絳,暗紅色。節,儀仗的一種。《史記·秦始皇本紀》:“衣服旌旗皆上黑。”張守節《正義》曰:“旌節者,編旌為之,以像竹節”。⑦玉華君:玉皇大帝,此處代指皇帝。又,指仙女。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紫陽仙子名玉華,珠盤承露餌丹砂。”華本等此解為指代皇后。
【評點】
這首詞寫科舉考試獲勝者所受到的特殊待遇。
古代以鶯遷喻登科中舉或升擢、喬遷之喜,故該調以寫進士及第為本意。
韋莊多次參加進士考試,因種種原因未能考中,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894),五十九歲的韋莊才考上進士,從而步入仕途。此時,他怎能不欣喜若狂。這兩首《喜遷鶯》詞,正是他這種心境的寫照。
此詞寫主人公考中進士后禮遇非常。上片言朝君王,下片言拜皇后,極寫其盛況和喜悅之情,可謂得意至極。初讀此詞,似覺滿篇皆神仙事,細細品味,方知 “韋相此詞所詠,意涉神仙,究指及第而言,未得以鬼話目之”(李冰若《栩莊漫記》)。
其二
街鼓動,禁城開①,天上探人回②。鳳銜金榜出云來③,平地一聲雷。鶯已遷,龍已化,一夜滿城車馬④。家家樓上簇神仙⑤,爭看鶴沖天⑥。
【注釋】
①禁城:皇城。古代凡與皇帝有關的處所常加“禁”字,如“禁中”(皇帝所居地)、“禁省(與“禁中”同義)、“禁苑”(天子游獵之地)、“禁軍”(保衛京都和天子的軍隊)、“禁闥”(天子所居處之門)等等。②天上:指朝廷。探人:指探春之人,喻應科舉考試。《天寶遺書》:“都人士女,正月半,乘車跨馬,于郊野之中,開探春之宴。”探春指應科舉考試(一謂進士及第,魚貫覲見),亦作帝王使者。③“鳳銜”句:指鳳鳥銜著金榜從云彩中出來,比喻天子授金榜。金榜,應試中第的名單。《太平廣記》載:崔紹病,夢到冥司,見金銀鐵三榜,金榜悉列將相名;其次銀榜,其次小官,并是鐵榜。唐鄭谷《贈楊夔》詩:“看取年年金榜上,幾人才氣似揚雄。”④“鶯已遷”三句:鶯已飛遷,龍已化成,一夜之間滿城車馬。寫中舉的人之歡樂情景。鶯遷,比喻中舉。唐人省試亦有鶯出谷詩,于是后人謂由因而享,由卑而高為“鶯遷”。元好問 《與宗秀才》詩:“鶯遷高樹音容改。”龍化,也是比喻中舉。《三秦記》:“江海魚集龍門下,登者化龍。不登點額暴腮。”龍門,在山西河津縣西北,陜西韓城東北,分跨黃河兩岸。俗謂中舉為 “鯉魚躍龍門”。⑤簇:聚集。神仙:指美女。⑥鶴沖天:比喻登科中舉的人。典自 “一鳴驚人”、“一飛沖天”。
【評點】
這首詞寫封建時代科舉考試后,放榜之日的盛況和舉子們得意的神態。
上片主要寫放榜的情形。“街鼓動”輕輕一點,熱烈的氣氛就出來了。“平地一聲雷”五字,又將主人公屢試不第而今榜上有名的驚喜心情寫了出來。
下片主要寫主人公得意的神情。末二句從旁著筆,進一步烘托出得意之情,使熱烈的氣氛進一步濃化。上片由環境到人,下片由人到環境,場面生動,氣氛熱烈。
這兩首詞場面濃烈,龍舞鳳翔,一派升平氣象,實為粉飾現實之作。湯顯祖評:“讀《張道陵傳》,每恨白日鬼話,便頭痛欲睡。二詞亦復類此。”《栩莊漫記》則曰:“韋相此詞所詠,意涉神仙,究指及第而言,未得以鬼話目之。”其實,湯之謂“鬼話”,并非指“神仙”事。
《韋莊·喜遷鶯》花間集鑒賞大全
上一篇:《溫庭筠·南歌子》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
下一篇:《薛昭蘊·喜遷鶯》花間詞原文|鑒賞|賞析|注釋|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