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聽百舌
萬里風煙異,一鳥忽相驚。
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
韋鼎曾歷仕梁、陳、隋三朝,多居顯官。祖籍京兆杜陵(今陜西長安縣),但早年一直仕宦南朝,故家居江南。陳宣帝太建年間,曾以廷尉卿聘使北周,在長安滯留多時。此詩即韋鼎滯留長安時所作。百舌亦名反舌、鶷鷯。以其善鳴,聲多變化,故名“百舌”。《易韋通卦》: “百舌者,反舌鳥也,能反復其口隨百鳥之音?!卑偕嘤诹⒋褐螅带Q囀不已,詩人多以之入詩。南朝沈約、劉孝綽等亦有詠百舌詩,但不過擬聲繪形,無多感觸。韋鼎此詩寫百舌而能遺貌取神,借百舌之鳴,抒發其客居異地,思念鄉國之情,頗能盡詠物而“不留滯于物”之妙。
此詩起句奇突,意境渾遠。 “萬里風煙”四字,概括出了北方雄闊蒼茫的景致特點。這正是一個南方人乍到北方所首先感受到的。“異”字不僅點出北方與江南的風景差異,也寄托著詩人客居異地產生的故國之思。江南富于山水之美,處處山明水秀,長期生活于南方的詩人乍來北方,自然不習慣北方的荒涼空曠,對江南風景更加懷念,同時,風煙之“異”又引出了下文由百舌之鳴而產生的感觸。
次句一個“驚”字,緊承上句“異”字,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思念江南風光時的凝神狀態。詩人此時正在泛憶不同于萬里風煙的江南景色,而百舌的叫聲不禁使詩人突然意識到已經是又一個春天來臨,此時的江南風光自然會更加秀麗,也更令人懷念。同時也使詩人感到在此異鄉滯留的時間已久。久客思歸,怎能不使詩人聞百舌聲而驟感驚心呢?百舌聲是詩人在家鄉時聽慣了的,如今在異鄉又突然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自然更增強了詩人對江南家鄉故國的懷念之情。
詩人的鄉國之情當然是由于久客異鄉而引起的,但詩人偏不承認,反而埋怨百舌的鳴叫聲,似乎思戀鄉國之情純粹是由于百舌的鳴叫而勾起的。 “那能對遠客,還作故鄉聲?”這種對于百舌的指責顯然是無理的,但恰恰是這種無理的指責,使我們更加感到詩人思念江南鄉國的感情是異常的強烈,以致不能再承受百舌聲的攪擾了,因為百舌的叫聲只能加強,而不會減輕這種鄉國之思所引起的痛苦。張玉穀《古詩賞析》曾評此二句: “不說已之不忍聽,反說彼那能作此聲,對面撲題,最耐咀味?!焙苣艿莱鲞@二句詩的特點。
韋鼎這首詩絕似唐人絕句,可以看作唐人絕句的先聲。由于絕句形式短小,寫法上不宜直說,而以含吐不露為貴。 “絕句取經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劉熙載《藝概》)此詩正是采用這種反跌法,不將故國之思從正面道出,卻借百舌的叫聲從反面跌出,讓人們從對百舌的指責中去領會詩人那種鄉戀之情,故國之思。詩人的這種手法很成功,人們不僅能從中深刻體會到詩人的強烈感情,而且感到詩人的寫法翻新,趣味無窮,可以看出詩人已經熟練地掌握了這種詩體的寫法。
上一篇:長千曲|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閨怨篇|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