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詩八十二首
(其二十三)
東南有射山,汾水出其陽。
六龍服氣輿,云蓋切天綱。
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
寢息一純和,呼嗡成露霜。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
豈安通靈臺,游漾去高翔。
此詩原列第二十三。這是一首游仙體詩歌。詩人以豐富的想象,雄渾的筆觸,虛構了一個清純浩渺的仙境,一個奇偉瑰麗的藝術境界,有那么四五個仙人,住在東南方向的姑射山上,汾水靜靜地從山的南面流過。據《古詩箋》引《志勝》: “山西平陽府臨汾縣北有姑射山,山有姑射、蓮花二洞。”這里歷來就是仙人所居。《莊子·逍遙游》中說: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于四海之外。”詩人開篇之所以把地點選在姑射山,就是為了借助于《莊子》中對居住在這里的神人綽約豐姿的描寫,讓讀者去馳騁想象。
以下具體描繪仙人的活動和住所。 “六龍服氣輿,云蓋切天綱。”二句說仙人們乘坐著六龍所駕、以氣為輿、以云為蓋的車子,云蓋都接近了天上的星辰。六龍,傳說中日神乘車,駕以六龍。天綱,星名。《晉書·天文志》: “北落西南一星曰天綱。”此處是泛指星辰。 “仙者四五人,逍遙晏蘭房。寢息一純和,呼噏成露霜。”四句寫仙人所居。他們在馨香優雅的芝室蘭房中宴飲,在純凈和諧的環境中寢息。一,皆、都的意思。呼吸成露霜亦即吸風飲露之意,極言仙人不食人間煙火,清凈逍遙,纖塵不染。 “沐浴丹淵中,照耀日月光。”二句說在輝煌的陽光和皎潔的月光照耀之下,仙人們在丹淵中沐浴。丹淵是神話中的地名。阮籍在《大人先生傳》中有“日沒不周方,月出丹淵中”的詩句。結尾二句承沐浴丹淵言之,也是全詩的總結:在丹淵中游漾,在高空中飛翔,多么逍遙自在啊,怎么能安于在通靈臺上呆著呢?通靈臺,是人間所筑以奉仙真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高蹈遺世的道家思想。他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有機地融為一體。這個新奇瑰麗的仙境,雖然是虛無飄渺的,卻又是與現實人世相對比而存在的。這里純潔、高尚,這里自由、舒暢。它是詩人對污濁血腥的社會現實不滿的一個曲折表現,這才是詩人真正的命意所在。黃節《阮步兵詠懷詩注》中引方東樹的話說:“托言仙人不游人間,以比己不甘逐凡俗。”這些仙人不但不游人間,連人間所筑通靈臺也不愿呆,這實在是寄托著阮籍自己的理想。
黃節的話是頗中肯綮的。
上一篇:詠懷詩八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詠鄰女樓上彈琴|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