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長亭怨慢》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予頗喜自制曲,初率意為長短句,然后協以律,故前后闋多不同。桓大司馬云: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 今看搖落,凄愴江潭;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 此語予深愛之。
漸吹盡、枝頭香絮,是處人家,綠深門戶。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 “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 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
這首是惜別合肥情侶之作,大概作于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這年春天,作者曾到合肥,后東歸憶別,寫下此詞。小序言先率意作詞,然后協律作曲,可知是自度曲。再引庾信《枯樹賦》,用桓溫事,突出“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之意。合肥多柳,此處因柳而生情:昔年在漢水之南種下依依楊柳,如今在江畔潭邊看到楊柳飄搖零落,同樣為之凄愴。由樹而及人,當年兩下情篤正似樹之初榮,現在人過中年,天各一方,而樹的搖落之悲又豈非舊情難再之感?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此語予深愛之”了。
詞一開頭就點明了柳絮將被吹盡的暮春時分。繼而再寫地點:門戶深隱在綠柳之中的人家。從《淡黃柳》詞中小序所說合肥“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我們可推知這是寫合肥。“遠浦縈回,暮帆零亂向何許”兩句寫景:遠處的流水盤繞而去,入暮時分,帆影紛亂,駛向何處呢?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古時大路上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人們多于長亭折柳送別,因而長亭柳樹確是“閱人多矣”。“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這是翻用庾信賦中之語:樹若有情,目睹行人的傷離惜別,也應為之憂傷憔悴,不會如此青翠。上片就合肥楊柳寫離別:遠處所展現的“遠浦縈回”,正是“江流曲似九回腸”之意,而“暮帆零亂向何許”,則令人起“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之想,二句已滿孕別意。以下“長亭”已涉離別,折柳贈別更是古來皆然,“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更以離人口吻埋怨長亭楊柳,作別情侶之意更為顯見。
過片作了時空的大轉換,從伊人所在的合肥,驟入自己現時所在之地,并將思緒從往日惜別之時拉到今天。“日暮,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此時天色正晚,遠望高城已不可見,只有亂山重疊,難以盡數,既然高城都不可見,更何況城中之人! 此處暗用唐人歐陽詹詩《贈太原妓》:“驅馬漸覺遠,回頭長路塵。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 ”然后作者又回頭憶別:“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此處韋郎、玉環系用韋皋與玉簫事。據《云溪友議》載:韋皋游江夏時,與青衣侍女玉簫相識,兩下有情,分別時,玉簫將玉指環贈送,二人相約在七年后再會。到八年后,韋皋尚未來,玉簫絕食而死。經過多年,韋皋又得一歌姬,容貌極似玉簫,中指間似有戴過玉環的隱印。“早早歸來”之囑,“紅萼無主”之語,正是女子在情深中有色衰愛弛之慮。“算空有并刀,難剪離愁千縷”,想到這些,即使有鋒利的并州(今山西太原)剪刀,也剪不斷這千絲萬縷的離愁別恨啊!
宋人為詞,常入使事用典之途,南宋詞頗善于此,辛棄疾更是其中代表。姜夔的長調,也常染此風。此詞上片貫以桓溫“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二語的精神,并翻用庾信《枯樹賦》語意,在寫別離之中處處涉及柳樹,而柳樹又是合肥所有,因此將歷史與現實作了圓滿的結合。至若桓溫北伐時,因柳已十圍而引起時光易失的政治悲慨,以及庾信的搖落之悲,在此詞之中又被表現為愛情的轉義,出之自然,舉重若輕,足見作者的創造功力。在緊扣柳樹以抒別情之時,又能推人及物,使樹帶上人的心理,無情之物遂成有情,讀來更覺纏綿。如果說詞的上片用典能出新意,那么下片使事亦非襲舊,且情韻兼勝之效。韋皋與玉簫的故事在詩詞中常用,但姜夔用在這里并不浮泛,而是極為貼切。因為韋皋識玉簫發生在江夏(今武昌),姜夔久居漢陽,常過江游武昌,因此合肥情事借武昌故事,自是拈來有理。作者用韋皋、玉簫事,并擬作囑咐之詞,寫得一氣貫注,可見感情很深。想及別時之語,更覺相見可貴,思念難遏,宛轉纏綿。非僅如此,前面的“望高城不見,只見亂山無數”,暗用了歐陽詹的詩句,山隔人遠,更感情思悠悠,韻味深長。最后的并刀難剪離愁,實是李煜“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詞句的翻新,感嘆之中,給人留下了體味的余地。
這首詞在結構和語言上也很有特色。佛家有“掃處即生”之說,此詞亦有此特點。開頭如“漸吹盡、枝頭香絮”,似是柳已無可再寫,過片的“日暮,望高城不見”,似亦再難以縱筆為之,但作者能另出別意,生發新句,曲折頓宕,引人入勝。至若“誰得似、長亭樹”三句,更被詞論家推崇,如孫麟趾《詞徑》就評其為“路已盡而復開出之,謂之轉”。全篇頗多曲折,卻又流轉自如。姜夔詞本以語言琢煉著稱,而這首詞的一些句子卻被評為“不雅”、“率”(見先著《詞潔》),這正可以看出作者有意使用樸素自然的語言,“玉環”的“分付”若換作典雅語,能收到語愈淺易而情愈深切的效果嗎?
上一篇:《毛文錫·醉花間》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張潮·長干行》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