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致遠·〔中呂〕朝天子》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秋夜吟
梵宮,晚鐘,落日蟬聲送。半規涼月半簾風,騷客情尤重。何處樓臺,笛聲悲動。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幾重,遮不斷相思夢。
這曲小令,倘若不以作者年代而論,其風格倒很象是五代詞。雖然形式上音繁節促,但所抒發的感情卻悱惻悠遠。從寫境到寄情,每個意象都極富韻致。晚鐘、笛聲與凄切的蟬鳴,在落日、梵宮、涼月等具體的景物之外,造成一種清冷凄絕的氛圍,其藝術效果在于襯托出“騷客”(即作者)落寞孤苦的情思。
起句,著眼點集中于兩種景物——梵宮、落日。梵宮,即佛寺。在古詩詞中有時也稱作“梵剎”或“梵宇”。江總《攝山棲霞寺山房夜坐》詩:“梵宇調心易,禪庭數息難。”可見在寂靜的環境里,反而不易真正平靜下來。
山寺佛門,從來就是靜修寂寥之地,悠悠晚鐘在夕陽落照的空谷間回蕩,那沉重的聲音仿佛在撞擊著羈旅騷客的心靈,使他在茫然之中頓生“日暮途窮”之感。同時寒蟬也正在為客子吟送著別離的悲歌。
轉下:“半規涼月半簾風,騷客情尤重,”寫騷客投宿山寺,正是“月明古寺客初到,風度閑門僧未歸”的情景。這里,前后二句互為反襯之筆:從意境上看,兩個“半”字蘊意格外含蓄。前者“半規涼月”應系客子未歸之情,總是不得團圞;后者“半簾風”,又有客身孤孑無限蕭瑟之意。 身在蕭寺,易生感慨,所以“騷客情尤重”,便是抒寫旅夜幽思重重的一筆了。
此時此刻,秋宵夜永,遠處傳來裊裊凄婉的笛聲,如泣如訴,牽動著騷客相思之情。那悲涼的笛聲,也許來自寂寞清冷的樓臺之上;難道吹笛人也有同樣的哀怨,要在笛中傾訴嗎? 為什么笛聲是這樣悲涼動人啊! 同是天涯淪落人,聞笛何必曾相識!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南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自古吹笛與聞笛之間往往有幽情相通。“樓臺”雖然出自想象,但聽到的“笛聲”卻如見其人。
接下來“二毛斑,秋夜永”,乃言秋夜相思之苦使人易老。“二毛”原意是指老年人頭發斑白。但元人以此入曲,多指因愁苦而早生華發。姚燧〔雙調·壽陽曲〕:“酒可紅雙頰,愁能白二毛。對樽前盡可開懷抱。天若有情天亦老,且休教少年知道。”可與此句同參。
結尾:“楚峰,幾重,遮不斷相思夢。”言所思之人正在江南(“楚峰”泛指江南山峰),重重楚山隔人不見,但相思魂夢卻縈系千里。雖然這只是一種心理對現實的超越,但卻以形象生動的語言,將相思之情表白得更加遼遠而執著。周邦彥《拜星月慢》詞:“怎奈何,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正可說明這首小令在構思、遣辭方面也是有所借鑒的。
上一篇:《晏幾道·鷓鴣天》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張可久·〔中呂〕滿庭芳》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