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選四)·子夜歌(選四)(南朝樂府民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
高山種芙蓉,復經黃蘗塢。
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
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儂作北辰星,千年無轉移。
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
《子夜歌》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之一,《唐書·樂志》說是晉代一個名叫子夜的女子所作,產生和流行于以建康(今南京)為中心的吳地一帶,所以《樂府詩集》把它歸入《清商曲·吳聲歌曲》類。現存歌辭四十二首。這些歌辭,在內容上歌唱戀愛的悲歡離合;在形式上五言四句,短小精悍;在風格上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富有市民氣息。這里所選,是其中的四首。
第一首寫一個女子同一個男子戀愛,山盟海誓,互表忠心,結果卻以離散告終。這里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也沒有美麗動人的辭句,但卻把封建社會市民生活中一個普遍主題表達得十分生動深刻。究其原因,關鍵就在于雙關隱語的巧妙運用。作者就眼前生活取譬,通過織布過程的聯想,利用蠶絲的“絲”與思緒的“思”,布匹之“匹”與匹配之“匹”的諧音雙關關系,使“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的詩句,既創造了“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的意境,更諧隱著正要把“兩心望如一”的誓諾變成夫婦行動信約的時候,哪里料到這誓諾竟會付諸東流的本意。從而把抒情主人公的悲怨表達得委婉含蓄,渾厚深沉,令人尋味無窮,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
第二首《高山種芙蓉》是一個不幸者的慘痛呼聲。她驚雞動犬,提心吊膽地與一個男子相戀,但甜蜜的愛情不僅沒有給她帶來幸福,反而成了無窮無盡的悲哀。是什么勢力使他們從此中有慘痛飛迸呢?從“果得一蓮時”一句看,當是門第的鴻溝,父母的棍棒。訴說有情人不能成為眷屬的悲憤,揭露封建婚姻制度對愛情的扼殺,雖然不始于此,但通篇用喻,以此言彼,卻是這首歌的獨具匠心。芙蓉即荷花,果實叫蓮子。黃蘗塢即黃蘗塢。黃柏,一種樹心苦澀的喬木。塢,四面如屏的花木叢生深處。芙蓉本生淺水中,姑娘卻偏要在高山種植,決心沖破樊籬爭取美好收成。對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艱難困苦,歌者不直接說出,而是以“復經黃蘗塢”,即來往于苦樹叢林為喻,用樹心之苦作比。功夫不負有心人,芙蓉終于結出了蓮子,姑娘該是多么高興而又幸福啊!可是曾幾何時,這豐碩的勞動成果卻被無情踐踏了,“果得一蓮時,流離嬰辛苦”。蓮與愛憐的“憐”諧音雙關。流離,流轉,輾轉。嬰,借為攖,遭受。歌者把姑娘勇敢追求美滿婚姻過程及其不幸結果全用比喻道出,中間以“蓮”、“憐”諧音雙關點明主題,這就比“夜聞家中論,不得儂與汝”的直言表述更加生動形象,含蓄深刻,更富有藝術魅力。
第三首寫一個姑娘對情人一往深情的相思,整首的妙處全在后兩句。前二句寫相思之苦;后二句寫相思之深。“耿耿不寐,如有隱憂”。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伏膺枕席,思想之門既開,往往一發不可收拾。因為浮想聯翩,欲止如同抽刀斷水,欲起晨風遲遲不飛,所以感到夜特別長。“輾轉反側,寤寐思服”,發現月入羅幃,此情此景,更勾起了姑娘無限相思,所以情不自禁地發出“明月何灼灼”的輕聲呵斥,把“不得眠”的過失歸咎于月亮的徒作多情。灼灼,光亮的樣子。這兩句對“夜長不得眠”的情狀描繪,如果說還只停留在內心活動的刻畫的話,那么后兩句則進入了最深層的神魂刻畫了。“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一個“想”字上下關聯,既點明了“夜長不得眠”的原因,也啟開了“虛應空中諾”的美妙境界。這個“想”字就是王充所說的“思志存想”的“想”。全神貫注,凝思結想,往往出現幻覺。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姑娘思念存想,任何聲音叩動神經,便都與所思搭上線。“想聞散喚聲”一句,正是這種心理狀態的描繪。而“虛應空中諾”一句,則繪形繪聲地刻畫出她在朦朧中聞聲隨以應諾,骨碌起身而又懶散躺下的神情。正是這兩句,把一個熱戀中的姑娘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審美價值,表現了民歌作者善于捕捉細節的卓越才能。
最后一首寫一個姑娘對負心男子的指責。負心男子曾與姑娘“咬破銅錢發過誓”(《南寧民歌》),姑娘心如磐石,忠貞不移,男子騙到愛情以后卻把誓言當作耳邊風,朝東暮西。這個主題,并無獨到之處,但表現手法卻頗有特點。歌者先以北極星的千年無轉移自喻,接著以太陽朝出東方、暮下西方作比指責對方不守誓言。這樣,北極星與太陽、自己與對方,便形成了鮮明對比,把抽象的愛情變化賦予了具體的形象。
《大子夜歌》說:“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堪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從以上幾首看來,這個評價不是毫無道理的。
上一篇:《韋莊·天仙子》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柳永·定風波》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