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筱蕓
自題《庚子秋詞》后
華發對山青,客夢零星。歲寒濡呴慰勞生。斷盡愁腸誰會得?哀雁聲聲。 心事共疏檠,歌斷誰聽?墨痕和淚漬清冰。留得悲秋殘影在,分付旗亭。
王鵬運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燒殺擄掠,無所不至。慈禧太后挾持光緒皇帝逃往西安,置國家臣民于不顧。在火光沖天,殺聲不絕的北京城內,面對侵略者的血腥暴行和統治者的腐敗無能,王鵬運與友人朱祖謀、劉福姚悲憤填膺,仿效南宋遺民詞人王沂孫等人的《樂府補題》倡和,“篝燈唱酬,自寫幽憂”。所作合編成著名的《庚子秋詞》二卷。《秋詞》真切地描繪了在帝國主義列強踐踏下,山河破碎、生靈涂炭、銅駝荊棘的凄慘景象,抒發了“短歌寒噤不堪豪”(《南歌子》)和“沉恨萬端如霧散”(《玉樓春》)的沉痛感情。是詞人自覺以詞作為參與現實、表情達意手段的成功嘗試。此詞乃詞人為《庚子秋詞》結集而作,是對《秋詞》創作動機、背景的闡釋和總結。
庚子年詞人年已五十有二,所以此詞落筆即寫與青山相對的一頭華發。詞人自同治十三年(1874)入京為內閣中書,至此已有二十六年。其間歷經中日甲午戰爭和庚子八國聯軍入侵。內憂外患,國勢日蹙的催迫,使詞人昔日滿頭青絲亦如國勢一樣,強盛盡去,只余一片凋殘。而“華發對山青”一衰颯,一勃郁的著意反托,在物是人非、回天無力的無奈之外,愈發見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慟。“客夢零星”,寫自己在此山河破碎、強虜橫行之際客居京華,寢臥不安,驚懼醒睡之間,夜夢零星之狀,托出心魂凄斷的心境和華發叢生之由?!皻q寒”句之歲寒,既是實指《秋詞》創作的季節,亦是象征其時的氛圍。歲末刺骨的寒氣,既是秋風卷來,使自然界萬物凋蔽的寒意,亦是八國聯軍入侵、使中華民族遭受亙古未有之難的寒威。生當亂世,處境困厄的王鵬運及其詞友們,如《莊子·大宗師》中的涸澤之魚,“相與處于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彼此只能借詞來傾訴深憂,撫慰勞頓苦難的悲慘人生。點明《秋詞》的創作目的?!皵啾M愁腸誰會得?哀雁聲聲。”括盡《秋詞》的凄苦心境及其無人知會的無告、無奈之悲。當日處于侵略者鐵蹄之下“砭心刺骨,淚涔涔下矣”的詞人們,為國為君為民斷盡愁腸,然而他們心魂牽系的君主,卻早已棄之而逃,根本無暇理會這些憂心至情。在這風雨如磐的長夜里,與此凄斷心魂、耿耿孤忠、拳拳之心相呼應的,只有驚寒而去的哀雁聲聲。這是何等的悲哀與不幸!然而更為不幸的是,詞人們明知縱使斷盡愁腸,亦無人知會,卻仍情不能自已。揭示出他們充滿悲劇意味的創作動機,見出他們充滿悲劇意味,哀感頑艷的憂國憂民之情。整個上片,將作者的處境、遭際、心境融為一體,以高度概括的比興象征手法和真切深刻的氛圍渲染,點出《秋詞》創作的特殊歷史背景和創作心境。下片轉而具體再現當時填詞的情景。
疏檠,本指雕花的燈架,此處借指燈盞。換頭句寫詞友們圍著一盞孤燈相與填詞倡和。在此國破家亡之際,“約為詞課”,本屬不得已之舉,因此他們的心境,同這孤燈一樣凄黯慘淡,在風雨寒冽中飄搖不定,充滿走投無路的悲愁?!案钄嗾l聽?”再次呼應“斷盡愁腸誰會得”的無告、無奈與無望,表明詞人們作詞以相與慰藉抒懷,并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他們反復申訴、欲罷不能的,是要讓明主知會。然而明知“歌斷誰聽”,當徹悟這一要求不可能實現時,“墨痕和淚漬清冰”——他們墨痕和淚寫就之作,在這寒徹骨髓的隆冬之季,將凝為清冰,昭示他們的冰雪肝膽、一片至誠。他們作為詞人而獲得成功之處,卻正是他們作為朝臣或政治家的無奈、失敗之舉。因此,“墨痕和淚漬清冰”的含蘊是極復雜的。它是當日詞人們于天寒地凍、萬物蕭疏、滴淚成冰之際約為詞課情景心緒的再現,此番玉壺冰心的表白,更是一種令人心酸的沒有希望的希望?!傲舻帽餁堄霸凇?,化用南宋詞人王沂孫《齊天樂·蟬》詠殘秋哀蟬之“銅仙鉛淚似洗。嘆攜盤去遠,難貯零露。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余音更苦?!奔巴{詠之“但隔水余暉,傍林殘影。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弊杂魉鳌肚镌~》如哀蟬以及凋零之殘影,作悲秋之嘆??v使再悲憤激楚,卻已回天無力,于國事無補?!胺指镀焱ぁ保钦f這些憂憤深廣之作,可能還象歷代艷科小詞那樣,被人聊作分付旗亭歌女之唱,或文人爭名斗奇的無謂之什。言下之意,《秋詞》絕非“無謂應社之作”,參照貫串全詞、前呼后應的“斷盡愁腸誰會得”“歌斷誰聽”之無告、無奈、無望,可知詞人所要闡釋表白的是:國難當頭,身陷危城,“約為詞課”,絕非詞人本意,乃“既不得他往”(朱祖謀《〈半塘定稿)序》)的無可奈何之舉。作為朝臣,詞人本應為國制訂興邦之策,御敵之方,無奈昔日詞人“以直聲震天下”之彈劾無效,今日君主又棄都而逃,臣民欲有為而不得。在這場民族大災難、歷史大悲劇中,不得以無所作為,唯余“墨痕和淚漬清冰”之作,以表詞人的負疚悲憤與沉摯之情。曲折地展示了那個時代憂國愛國的有識之士的悲劇處境和復雜心態。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民族曾有過的災難,和在這種災難中也不曾磨滅的沉摯的愛國之情。
上一篇:繆詠禾《浩氣吟(八首錄三)》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王兆鵬《浪淘沙》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