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陶宗儀《南浦》詠[上海]·松郡九峰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元)陶宗儀
如此好溪山,羨云屏九疊①,波影涵素②,暖翠隔紅塵③,空明里④,著我扁舟容與⑤。高歌鼓枻⑥,鷗邊長是尋盟去⑦。頭白江南,看不了,何況幾番風雨。 畫圖依約天開,蕩清暉,別有越中真趣⑧。孤嘯拓篷窗、幽情遠⑨,都在酒瓢茶具。水葓搖晚⑩,月明,一笛潮生浦。欲問漁郎無恙否?回首武陵何許。
【題解】松郡九峰位于松江縣西北。包括厙公山、鳳凰山、薛山(又名玉屏山)、佘山、辰山(又名神山)、天馬山(又名燒香山)、機山、橫云山、小昆山。九峰皆低矮,最高峰西佘山海拔80米。唐宋以后、“九峰三泖”曾為江南名勝。此詞原有序云:“會波村,在松江城北三十里。其西九山離立,若幽人冠帶拱揖狀。一水兼九山南過村外,以入于海。而溝塍畎澮,隱翳竹樹間。春時桃花盛開,雞犬之聲相聞,殊有武陵風概,隱者停云子居焉。一舟日水光山色,時放乎中流,或投竿,或彈琴,或呼酒獨酌,或哦吟陶謝韋柳詩,殆將與功名相忘。嘗坐余舟中作茗供,襟抱清曠,不覺度成此曲。主人即譜人中呂調,命洞簫吹之,與童子櫂歌相答,極鷗波縹緲之思云。”序及詞共同表現了作者游賞于九峰青山綠水間的隱逸文人的情懷。
【作者】
陶宗儀,元末明初文學家。字九成,號南村,黃巖(今屬浙江)人,元末曾應科舉不第,遂專心古學,戰亂寓居松江,以耕讀為業,著《南村輟耕錄》等。入明后以前朝遺民自居,洪武時被強聘為教官。學識廣博,著述豐富,有《南村詩集》,還編有《說郛》一百卷,是影響很大的筆記總集。
【注釋】
①云屏:喻層疊之山峰。元虞集《寄答桂風子先生》: “云屏第九疊,相與浴晨暾。”②素:素光,指月光。③暖翠:天氣晴和時青翠的山色。元吳景奎《和韻春日》詩之一:“江上數峰浮暖翠,日邊繁杏倚春紅。”④空明:特指月光下的清波。宋蘇軾《前赤壁賦》: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⑤容與:隨水波起伏動蕩貌。 《楚辭·九章·涉江》:“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⑥鼓枻:叩擊船板。⑦尋盟:謂以鷗鳥為盟友。⑧越中:古越國在今浙江紹興一帶,其地風光秀麗。⑨嘯:撮口發出悠長清越的聲音,古人常以此述志及抒發自己的情感。三國魏曹植《美女篇》: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⑩水葓(hong):一種一年生水草。武陵:晉陶潛《桃花源記》描寫武陵地方有世外桃源,后因以“武陵”代指世外桃源或仙境。
上一篇:《陳朝檜·(元)成廷珪》詠上海山水名勝詩詞
下一篇:(明)晏鐸《九峰行》詠上海松郡九峰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