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游泰山六首錄三》詠[山東]·泰山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唐)李白
四月上泰山①,石平御道開②。
六龍過萬壑③,澗谷隨縈回④。
馬跡繞碧峰, 于今滿青苔。
飛流灑絕巘⑤,水急松聲哀。
北眺崿嶂奇⑥,傾崖向東摧。
洞門閉石扇⑦,地底興云雷。
登高望蓬瀛⑧,想象金銀臺⑨。
天門一長嘯⑩,萬里清風(fēng)來。
玉女四五人(11),飄飄下九垓(12)。
含笑引素手(13),遺我流霞杯(14)。
稽首再拜之(15),自愧非仙才。
曠然小宇宙(16),棄世何悠哉(17)!
平明登日觀(18),舉手開云關(guān)(19)。
精神四飛揚(yáng), 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 窈窕入遠(yuǎn)山(20)。
憑崖覽八極(21),目盡長空閑(22)。
偶然值青童(23),綠發(fā)雙云鬟。
笑我晚學(xué)仙, 蹉跎凋朱顏(24)。
躊躇忽不見, 浩蕩難追攀(25)。
朝飲王母池(26),暝投天門關(guān)(27)。
獨(dú)抱綠綺琴(28),夜行青山間。
山明月露白, 夜靜松風(fēng)歇。
仙人游碧峰, 處處笙歌發(fā)(29)。
寂靜娛清輝(30),玉真連翠微(31)。
想象鸞鳳舞, 飄飄龍虎衣(32)。
捫天摘匏瓜(33),恍惚不憶歸。
舉手弄清淺(34),誤攀織女機(jī)(35)。
明晨坐相失(36),但見五云飛(37)。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作者入長安前曾初游齊魯,四月登泰山,作《游泰山六首》,此處錄第一、第三、第六首。第一首寫直上南天門;第三首寫登日觀峰所見;第六首寫天門關(guān)夜游。李白游山詩,多類游仙,實(shí)為寄興,骨氣高峻而無恢張之象,表現(xiàn)其不同流俗、超然脫俗的胸懷和超凡之才能。
【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生平見前山西《太原早秋》詩。
【注釋】
①四月上泰山:據(jù)清王琦說,此詩古本題下有注云“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山”。②石平:一作“石屏”。御道:指皇帝登封泰山時(shí)走過的道路。此指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東封泰山走過的道路。③六龍:指皇帝御駕。御駕多用六馬,古以馬六尺稱龍。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壑:深谷。④縈(ying)回:盤旋,回繞。⑤飛流:瀑布飛泉。巘(yan):高聳的山峰。⑥崿嶂:層疊的山峰。⑦石扇:石門。⑧蓬瀛:此泛指仙境。⑨金銀臺:傳說中的神仙居處。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⑩天門:在泰山十八盤盡頭處,有三天門,南天門和東、西天門。(11)玉女:仙女。(12)九垓:九重天。(13)素手:潔白的手。(14)遺(wei):贈(zèng)給。流霞:傳說中的仙酒,每飲一杯,可以數(shù)日不饑。(15)稽(qi)首:舊時(shí)的一種大禮,跪拜叩頭至地,為九拜禮中最高者。(16)曠然:心胸開擴(kuò)貌。小宇宙:以宇宙為小。(17)棄世:棄絕塵世,指隱居。悠:悠然自得。(18)平明:天剛亮。日觀:泰山日觀峰。(19)云關(guān):謂云氣擁蔽如關(guān)。孔稚珪《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關(guān)。”(20)“黃河”兩句謂從日觀峰頂觀黃河如帶。《太平御覽》卷三九引《泰山記》: “黃河去泰山二百余里,于祠所瞻黃河如帶,若在山趾。”窈窕(yao tiao):深遠(yuǎn)貌。(21)八極:最邊遠(yuǎn)的地方。《淮南子·地形訓(xùn)》:“天地之間,九州八極。”(22)空閑:空曠。(23)值:遇見。青童:仙童。(24)此句言因虛度時(shí)光而使容顏衰老。蹉跎,虛度時(shí)光。(25)“躊躇”兩句謂自己正在猶豫徘徊,仙童突然消失在廣闊的天地之間,難以追尋。浩蕩,廣闊貌。(26)王母池:在泰山東南麓,一名瑤池。(27)暝:日暮。天門關(guān):即南天門和東、西天門。(28)綠綺(qi):古琴名。傅玄《琴賦序》:“……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29)笙歌:吹笙唱歌。(30)清輝:月光。(31)玉真:道觀名,此泛指道觀。(32)龍虎衣:仙人穿的繡有龍虎圖案的衣裳。(33)此句謂上摩表天,摘下星星。捫:摸。匏 (pao)瓜:星名,一名天雞,在河鼓東。(34)清淺:此借指銀河。 《古詩十九首》有“河漢清且淺”句。(35)織女機(jī):此指織女星。(36)坐:遂,就。(37)五云:五色彩云。
上一篇:(晉)陸機(jī)《太山吟》詠山東泰山詩詞
下一篇:(唐)杜甫《望岳》詠山東泰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