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韓國棟《瓦亭煙嵐》詠[寧夏回族自治區]·瓦亭的山水名勝詩詞賞析
(清)韓國棟
六盤俯瞰接三關①,斗大孤城萬仞山②。
不斷云根橫雁齒③,每當雨霽擁螺鬟④。
畫圖猶待倪迂寫⑤,旌旆常逢漢使還⑥。
試向蕭關一回首⑦,依依楊柳水潺潺。
【題解】
瓦亭在今固原南。古名鐵瓦亭,距城南90里,東瞰三關口,西傍六盤山,為渡隴之咽喉。古時,其東南種楊柳數千株,每當雨至,煙云蓊郁,景美如畫,故被稱為“瓦亭煙嵐”。此詩概括描寫了瓦亭的塞外景致,不同于一般邊塞詩所常寫的荒寒景色和悲涼情調。
【作者】
韓國棟,字伯隆,清撫彝(今甘肅臨澤)人,余未詳。
【注釋】
①六盤:山名,又稱隴山,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隆德兩縣境內。因山路曲折,古盤道有六重,故名。三關:即三關口。《固原州志》言其在瓦亭東20里,距州城110余里,又名彈箏峽,為唐宋戍守要地,今俗呼為三關口。②孤城:指固原州城。③云根:山石。古人認為云“觸石而出”,故稱。雁齒:如雁行一樣次序,此處形容山石排列得十分整齊。④螺鬟:狀如青螺的婦女髻鬟。這里比喻高聳的青翠山峰。⑤倪迂:即元代畫家倪瓚,江蘇無錫人,人稱倪迂,擅長山水,其畫意境淡遠蕭瑟。⑥旌旆:泛指旌旗。漢使:借指當時的使臣。⑦蕭關:古關名,漢置,故址在固原縣東南,為自關中向塞北的交通要沖。
上一篇:(明)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詠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詩詞
下一篇:(明)李夢陽《夏城漫興》詠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