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對襄陽的描寫
正如前文所說,孟浩然布衣終身,一生中除了應舉和短暫的出游之外,大部分時間在故鄉度過,其260多首詩歌中,涉及襄陽的甚多。孟浩然的襄陽詩歌一方面從宏觀上高度評價了襄陽的山水美景:“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登望楚山最高頂》),另一方面具體地全方位地描繪了襄陽的山水美景。
1.萬山
孟浩然的詩歌中,描繪萬山的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陪獨孤使君同與蕭員外證登萬山亭》《萬山潭作》《峴潭作》。這里以《秋登萬山寄張五》為例: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該詩從登山時悠然自得的閑情寫起,進而寫到見雁思人、臨晚生愁、詩興大發的情感變化,接著又寫登高所見清秋薄暮的景色,“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寫遠處景色,選景典型,層次分明,比喻形象,色彩鮮明,充分地描繪出了漢江如畫般的優美風光,且對仗工整,是為名句,詩歌最后表達對友人的思念,既照應題目,又契合古人登高懷人的傳統。這首詩寫景清麗,語淡情濃,情景交融,境界清幽,體現了孟浩然山水田園詩歌清麗淡雅的特色。
2.峴山
孟浩然的詩歌中,描繪峴山的有《與諸子登峴山》《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峴山餞房琯、崔宗之》《和賈主簿弁九日登峴山》,其中《與諸子登峴山》是一首吊古傷今的五律: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該詩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即不同凡響,此聯的大意是人世間的事總是在不停地更替變化,日月推移,寒來暑往,時光流逝,形成從古到今的歷史,詩句信手拈來,憑空落筆,雄視古今,看似不著題,其實正是作者登高臨遠時,遐思邈邈、胸懷千載而產生的感慨,千萬思緒蘊含于十字之中,也為下文的吊古傷今定下了基調,實屬氣度不凡的好開頭,劉辰翁評曰: “不必苦思,自然好;苦思,復不能及。”“起得高古,略無粉色而情景俱稱,悲慨形容,真峴山詩也,復有能言,亦在下風。”可謂切中肯綮。頷聯“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敘事交代登山覽勝,感情舒緩,與首聯的議論生風相比,略顯遜色,然而頸聯“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寫登山所見之景,卻新人耳目,此聯大意是:河水退落的時候,魚梁洲也更多地顯露出來,在寒冷的天氣里,遼闊的云夢澤便顯得更加幽深。此聯屬于反對,漢水夢澤,一淺一深,一實一虛,屬對精巧。此外,此聯雖是寫景,實則借景抒情,是在感嘆事物變化無窮,各顯其態,前人所謂“滄海桑田”之類是也,與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的議論說理相呼應,此聯自然清新,寫來毫不著力,為歷代詩評家所贊賞。尾聯寫追懷羊祜,乃本題應有之義。該詩俯仰古今,寄慨蒼涼,句法一氣揮灑,屬“意到氣足,自然渾成”之作(張謙宜), “凡登臨懷古之作,無能出其范圍”(俞陛云《詩境淺說(甲編)》)。
3.鹿門山
孟浩然的詩歌中,描繪鹿門山的有《夜歸鹿門歌》《登鹿門山懷古》《和張明府登鹿門作》,其中《夜歸鹿門歌》最能體現孟浩然詩歌的風格: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夜來去。
該詩寫詩人由襄陽乘舟返回鹿門山隱居地的所見之景,有兩處景象,也是兩種不同的景象,前四句寫黃昏時分渡口爭渡的喧鬧之景,后四句寫月光霧中隱居地的幽靜之景,一動一靜,前者的動是為了襯托后者的靜,也寫出了由黃昏的喧鬧逐漸進入深夜的幽靜的變化過程。該詩充分體現了孟浩然詩歌平淡自然、清麗優美的風格,明代唐汝詢評曰:“此篇不假斧鑿,字字超凡。”清代張謙宜評曰:“句句下韻緊調也,脈卻舒緩。”
4.漢江
孟浩然的詩歌中,描繪漢江的有《初春漢中漾舟》《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其中《初春漢中漾舟》一詩寫得尤為優美:
羊公峴山下,神女漢皋曲。雪罷冰復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波影搖妓釵,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句鶯花續。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該詩寫詩人于初春時節泛舟漢江之上的所見之景,洋溢著詩人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前兩句交代泛舟的地方:從羊祜留名的峴山下,到神女弄珠的萬山潭;三四句交代泛舟的時節:雪融冰消,春潭泛綠之時;五至十句寫泛舟的樂趣:任意往返,百看不厭,歌妓相伴,光影晃動,傾杯飲酒,游魚飛鳥為之陶醉,聯句賦詩,鶯語花開為之接續,寫盡了游興雅趣;最后兩句化用古詩“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的句意,統攝全篇,強調漢江景色之美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故而需要秉燭夜游。全詩結構完整、層次分明、語言清新、寫景清麗,洋溢著歡快的情調,充分表達了詩人對漢江、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此外,孟浩然的襄陽詩歌還描繪了望楚山,如《登望楚山最高頂》;描繪了峴首山和峴山亭,如《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描繪了白鶴山和白鶴巖,如《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描繪了檀溪,如《檀溪尋故人》《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描繪了北澗(即襄水,現在的南渠),如《北澗浮舟》《與黃侍御北津泛舟》;描繪了樊城,如《登安陽城樓》;描繪了習家池,如《高陽池送朱二》;描繪了祖居地澗南園,如《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澗南即事貽皎上人》《田園作》《夏日南亭懷辛大》《閑園懷蘇子》;等等。孟浩然的襄陽詩歌全方位地描繪了襄陽的山水名勝。
除了描繪襄陽的山水名勝之外,孟浩然的詩歌還描繪了襄陽的特產、民俗等歷史文化。如《峴潭作》描繪了襄陽特產縮項鳊:“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因謝陸內史,莼羹何足傳。”《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寫到了宜城美酒:“祖席宜城酒,征途云夢林。”《九日懷襄陽》寫道:“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大堤行寄萬七》描繪襄陽仕女在大堤踏青游玩的熱鬧場景,充滿了生活氣息:“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
孟浩然深愛著他的家鄉,在他短暫的遠游之際,他時時思念著故鄉,如《九日懷襄陽》寫道:“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寫道:“鄉園萬余里,失路一相悲。”《登萬歲樓》寫道:“萬歲樓頭望故鄉,獨令鄉思更茫茫。”
孟浩然以其輕靈妙筆描繪了“襄陽美會稽”的秀美風光,展現了醇厚清新的農村氣息,他是襄陽人的驕傲,也是襄陽有力的宣傳者。
思考與練習
1.查閱資料,了解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的藝術特色,了解孟浩然在我國詩歌史上的地位。
2.實地參觀鳳凰山、鹿門山等與孟浩然及其詩歌有關的遺址遺跡。
3.總結一下,孟浩然的詩歌是如何描繪家鄉山水人文的?
4.賞析孟浩然的詩歌《秋登萬山寄張五》《與諸子登峴山》《夜歸鹿門寺》《初春漢中漾舟》。
附錄
大堤行寄萬七
唐·孟浩然
大堤行樂處,車馬相馳突。歲歲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孫挾珠彈,游女矜羅襪。攜手今莫同,江花為誰發。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峴潭作
唐·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試垂竹竿釣,果得槎頭鳊。
美人騁金錯,纖手膾紅鮮。因謝陸內史,莼羹何足傳。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登鹿門山懷古
唐·孟浩然
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巖潭多屈曲,舟楫屢回轉。
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金澗餌芝術,石床臥苔蘚。
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
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登望楚山最高頂
唐·孟浩然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最高唯望楚,曾未一攀躋。
石壁疑削成,眾山比全低。晴明試登陟,目極無端倪。
云夢掌中小,武陵花處迷。暝還歸騎下,蘿月映深溪。
萬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釣坐盤石,水清心亦閑。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高陽池送朱二
唐·孟浩然
當昔襄陽雄盛時,山公常醉習家池。
池邊釣女日相隨,妝成照影競來窺。
澄波澹澹芙蓉發,綠岸毿毿楊柳垂。
一朝物變人亦非,四面荒涼人徑稀。
意氣豪華何處在,空余草露濕羅衣。
此地朝來餞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馬。
征馬分飛日漸斜,見此空為人所嗟。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唐·孟浩然
弊廬在郭外,素產惟田園。左右林野曠,不聞朝市喧。
釣竿垂北澗,樵唱入南軒。書取幽棲事,將尋靜者論。
九日懷襄陽
唐·孟浩然
去國似如昨,倏然經杪秋。峴山不可見,風景令人愁。
誰采籬下菊,應閑池上樓。宜城多美酒,歸與葛強游。
游景空寺蘭若
唐·孟浩然
龍象經行處,山腰度石關。屢迷青嶂合,時愛綠蘿閑。
宴息花林下,高談竹嶼間。寥寥隔塵事,疑是入雞山。
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
唐·孟浩然
白鶴青巖半,幽人有隱居。階庭空水石,林壑罷樵漁。
歲月青松老,風霜苦竹疏。睹茲懷舊業,回策返吾廬。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筵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夕次蔡陽館
唐·孟浩然
日暮馬行疾,城荒人住稀。聽歌知近楚,投館忽如歸。
魯堰田疇廣,章陵氣色微。明朝拜嘉慶,須著老萊衣。
登安陽城樓
唐·孟浩然
縣城南面漢江流,江嶂開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
樓臺晚映青山郭,羅綺晴驕綠水洲。
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唐·孟浩然
峴山江岸曲,郢水郭門前。自古登臨處,非今獨黯然。
亭樓明落照,井邑秀通川。澗竹生幽興,林風入管弦。
再飛鵬激水,一舉鶴沖天。佇立三荊使,看君駟馬旋。
送王昌齡之嶺南
唐·孟浩然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經秋。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纻,鄉味有槎頭。已抱沉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年同筆硯,茲夕間衾裯。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唐·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園廬二友接,水竹數家連。
直與南山對,非關選地偏。卜鄰依孟母,共井證王宣。
曾是歌三月,仍聞詠五篇。草堂時偃曝,蘭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遠,中流性所便。閑垂太公釣,興發子猷船。
余亦幽棲者,經過竊慕焉。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
鳥泊隨陽雁,魚藏縮項鳊。停杯問山簡,何似習池邊。
西山尋辛諤
唐·孟浩然
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落日清川里,誰言獨羨魚。
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余。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
款言忘景夕,清興屬涼初。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
北澗浮舟
唐·孟浩然
北澗流恒滿,浮舟觸處通。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
上一篇:《夸贊襄陽特產》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曾鞏的襄陽散文》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