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郭憲·漢武帝洞冥記
亦題《洞冥記》、《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別國洞冥記》、《漢武帝列國洞冥記》。東漢志怪小說集。郭憲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一卷,兩《唐志》則著錄為四卷,《郡齋讀書志》作五卷,今通行本作四卷,凡六十條。有《顧氏文房小說》本、《古今逸史》本、《漢魏叢書》本、《增訂漢魏叢書》本、《龍威秘書》本、《子書百家》本、《說庫》本、《道藏精華錄》本,皆四卷;又《寶顏堂秘笈》本、《說郛》本、《五朝小說》本、《漢魏小說采珍》本,俱一卷,《類說》卷五錄二十六條,《唐前志怪小說輯釋》錄四條。郭憲自序謂:“漢武明雋特異之主,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洞心于道教,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曰洞冥。”他作《洞冥記》的動機是補今籍舊史之闕,洞達神仙冥跡之奧妙,從而宣揚神仙、方術之思想。全書內容,圍繞武帝求仙的中心,雜記各種逸聞及神山仙境、仙丹靈藥、奇花異木、珍禽怪獸等。漢武帝求仙的真事情,被作者涂上了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是書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情節妙曼夸飾,構成了優美誘人的境界。如一些清麗美妙的故事:《有夢草》寫“有夢草”晝縮夜出,“懷其葉則知夢之吉兇”,“帝思李夫人之容,不可得,朔乃獻一枝,帝懷之,夜果夢夫人,因改曰懷夢草”。《夕望》寫“帝常夕望,東邊有青起,俄而見雙白鵠集臺之上,倏忽變為二神女,舞于臺,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歌《青吳春波》之曲”。《麗娟》寫武帝所幸宮人麗娟飄飄欲仙,“唱《迴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的妙境。這類故事還有不少,寫得迷離恍惚而又明麗真切,令人心曠神怡。書中一部分關于“遠國遐方之事物”的傳說,也十分引人注目。如《馬肝石》寫郅支國人長四尺,餌馬肝石為生,彌年不饑渴。《明犀》寫吠勒國有文犀,狀如水兕,角表有光,置暗中有光影,亦曰影犀;此國去長安九千里,在日南,人披發至踵,常乘犀象之車,能乘象入海底取寶。《洞冥草》寫北極有明莖草,夜如金燈,折枝為炬,照見鬼物之形;常服此草,于夜暝時,轉見腹光通外。還有《勒畢國》中的“細鳥”,《大秦國》中的“花蹄牛”,《波祇國》中的“神精香草”,《西那汗國》中的“聲風木”,《數過國》中的“能言龜”,《吉云地》中的“神馬”,《翕韓國》中的“飛骸獸”,《如祇國》中的“金鏡”,《善苑國》中的“百足蟹”,諸如此類,形形色色,千奇百怪。《洞冥記》屬于地理博物體志怪,明顯受《山海經》、《神異經》等書影響,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它把遠國遐方與武帝逸聞融合在一起,雖不乏怪異色彩,但又用平實記事的筆法,形成了怪中平實的風格。書中的故事描寫細致具體,不似《山海》、《神異》之簡古,文字比較靡麗,鋪飾較多,故譚獻贊其“辭藻豐縟,有助文章”(《復堂日記》卷五),然亦開《漢武內傳》浮夸文風之先河。宋元戲文有《漢武帝洞冥記》(見《傳奇匯考標目》),當屬本書之改編,然戲文已佚。
上一篇:《秦漢·班固·漢武內傳》簡析
下一篇:《秦漢·漢武故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