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陶潛·楊生狗
亦題《楊生》、《義犬》。東晉志怪小說。陶潛撰。原載《搜神后記》卷九。《藝文類聚》卷九十四、《太平御覽》卷九○五、《太平廣記》卷四三七皆錄載。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李格非等《文言小說》、吳組緗等《歷代小說選》皆選錄。小說敘寫:廣陵楊生,養有一狗,非常愛憐,無論是在家還是出行,都帶在身邊。有一次,楊生醉酒后行至一低洼的水草地,躺著不能動。時值冬日,野火突起,風大火盛。狗急得轉圈子叫喚,而楊生醉而不覺。狗便跑到一水坑中,浸濕全身,將水珠灑落在楊生周圍的野草上,如此數次,而使火未能燒著楊生。后來,楊生因為暗中走路,墮入空井中,狗呻吟徹曉。路人奇怪而視空井內,楊生求路人相救,路人則以相送此狗為條件,楊生不許,見狗示意許人,才答應以狗相贈,遂得出井。路人拴狗而去,過了五日,狗夜逃而歸。故事通過義犬救主情節的描寫,展現楊生和他的愛犬之間的情誼。一只義犬,不僅忠實于主人,而且十分聰明,善解人意,靈巧機警,能應付種種復雜情況。作者抓住了楊生狗的這些特征,通過“澤中救主”、“井上許人”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情節,予以生動逼真的描繪,取得了鮮明的藝術效果。在人情淡薄的封建社會里,路人趁楊生危難之際,以奪取楊生的愛犬相要挾,表現出了世態的炎涼;而楊生與狗患難與共的深情,則是令人感嘆不已。小說運用對比手法,狗之舍身救人的恩誼,與路人見死不救的薄情形成了鮮明對比。暗喻人間世情還不及一條義犬對主人的情感,有較強的諷喻功用。關于義犬故事,《搜神記》卷二十“李信純犬”事與此相似;八卷本《搜神記》卷五亦載,文句大同;勾道興《搜神記》亦載,但其人名“李純”。唐牛肅《紀聞》則采錄“楊生狗”故事(談愷本《太平廣記》引文)。中國在一千四百年前就出現了“義犬小說”,這在世界上則是最早的。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干寶·李娥》簡析
下一篇:《秦漢·應劭·杯弓蛇影》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