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孔約·鐘會書荀勖畫
亦題《鐘會與荀勖》。東晉志人小說。孔約撰。原載《孔氏志怪》。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李格非、吳志達主編《文言小說》選入。鐘會(225——264),三國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字士季,鐘繇之子。官至司徒,為司馬昭謀士。《三國志》卷二十八有傳。荀勖(xù),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初仕魏,入晉后,封濟北郡公,官終尚書令。鐘會是其從舅。《晉書》卷三十九有傳。本篇敘寫二人的矛盾:鐘會與荀勖情趣不和。荀有寶劍,可值百萬,付妻保管。鐘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以取劍。荀知是鐘所竊,但無理由得劍,就尋思報復。后來鐘氏兄弟以千萬起一新宅,甚精麗,尚未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新宅,于其門堂畫鐘會其父的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鐘會兄弟入門,見畫而大驚,新宅遂空廢。小說通過鐘會仿荀筆跡以騙走寶劍和荀潛鐘之新宅以畫鐘父形象使府宅空廢之事的描述,表現甥舅二人的不協關系,反映了士族的生活面貌。作品描寫甥舅之間的暗騙與暗辱,很有意趣,給讀者印象很深。本篇在《孔氏志怪》中,并非志怪題材。可見,是書體例不純。
上一篇:《秦漢·劉向·鉤翼夫人》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羊欣·鐘繇》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