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西域圖考》的主要內容,《漢西域圖考》導讀
《漢西域圖考》是清代學者李光庭編撰的一部圖文并茂的考證西域歷史地理的學術著作,也是一部采用新法繪制地圖的圖說。
李光庭是清代末年學者,生活在道(光)咸(豐)年間,番禺人,字恢垣,曾在吏部任職。他有感于列強侵擾,而國人又由于長期閉關而不了解國外情況,舊有圖籍繪制不精,計里畫方不便量算,便決心參考中國歷代文獻,采用西人繪圖新法,編繪一部《漢西域圖考》。書成之后,友人陳澧為本書撰寫了 《序言》。序中說:“漢西域傳所載,最遠者大秦、安息,今則大秦之外,西北海濱之人已奪取天竺,距云南僅千余里。安西之外,西南海濱之人入中國千余年,生育繁多,散處諸行省,近且擾亂關隴,用兵未休。嗚呼,甚為中國患。如此中國之人,茫然不知其所自來,可不大哀乎!古之書大都有憂患而作也。今日之患為千古所無之患。李君之書遂為今日所不可無之書,豈徒以其奇而已哉?!鼻抑袊呐f圖,多“詳予九州之內,而略其外”,“不足以證蔥嶺以外諸蕃也”。為適應這一要求,李光庭遂在遍考中外圖籍的基礎上,編繪了這部圖文并茂的歷史考證性著作—— 《漢西域圖考》。
《漢西域圖考》全書7卷,卷首1卷。卷1為圖說,卷2為天山以南諸國沿革考,卷3為天山以北諸國沿革考,卷4為清新疆軍臺道里表,卷5為蔥嶺諸國沿革考,卷6為蔥嶺以西諸國沿革考,卷7為附錄。書名雖為《漢西域圖考》,實際內容并不限于考證漢代西域的沿革變遷以及山川風俗,而是依據兩漢至清歷代記述西域的史傳、說部以及佛教中的記載、外國地圖、西方史籍等,全面考證西域各國的歷史地理及風土人情等各方面的情況。
《漢西域圖考》不僅精于考證,對地圖編繪也十分重視。卷首的4幅西域圖和1幅全球圖,由他的友人潘東茂繪制,付印之前,又由李菱州加工清繪。這些地圖在繪制方法上已采用了墨卡托投影。因為以通過北京的經線作為中央經線,如果采用圓錐投影則歐、非等洲距北京太遠,變形太甚,才采用墨卡托投影繪制。這種投影的優點是“緯線每度遞加而形勢不失,且南北皆子午,東西皆卯酉,無欹斜顛倒之病,益用切線對數然亦精矣!”
李光庭在撰寫此書時,雖然參閱了大量圖籍,但仍有一些問題不可詳考,有的資料甚至相互矛盾。他便采用了一些其他方法加以彌補。比如蔥嶺以西各地,道里難以稽考,于是便節錄法顯《佛國記》、辯機所錄玄奘《大唐西域記》、劉郁《西使記》等書中有關道里的記載,附于篇末,作為參考。有的則采用折衷刪節的辦法,有的另外注明,或根據史籍作出推斷。書首按近代地圖圖例繪成漢代西域圖,將近代地名與古代地名并列,以明其沿革及方位。西域圖自漢代以后雖歷代續有編繪,但一般多側重于介紹西域各國的地理情況,而詳考西域地區古今沿革,以新法繪制地圖,有圖有說的著作則當推此書。
上一篇:《漢宮秋》的主要內容,《漢宮秋》導讀
下一篇:《漢魏叢書》的主要內容,《漢魏叢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