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律佩觽》的主要內容,《讀律佩觽》導讀
《讀律佩觽》是清代重要法學著作,為刑官研習律典所必讀。清王明德撰。清有坊刻本與抄本流傳。
王明德 (生卒年不詳),字金樵,高郵 (今屬江蘇)人。康熙年間曾任督理通惠河道、刑部陜西清吏司郎中。
全書分8卷。首卷 “讀律八法”是全書的核心。闡述掌握運用法律必須時時注意八點方法。其1為扼要。全律以賊盜、人命、斗毆三篇為要,必須重點掌握,其正條70俱關系到生死大事,必須逐段逐節逐句逐字研究清楚。其2為提綱。名例篇為全律的樞紐,是權衡諸法的輕重的依據,尤其必須熟記:五服、六贓、折贖、收贖、十惡、八議、老幼廢疾、常赦不原,同居相隱諸篇。其3為尋源。對于性質嚴重的犯罪必須追本溯源,研究分析謀反、大逆、子孫殺祖父母、父母以及奸黨等大罪的源流。其4為互參。即比較律文,參酌名例與有關律文的聯系以便正確引律斷獄。其5為知別。服制親疏表明了同罪異刑的依據,這是律義所提示的倫常綱要,但區別服制關系又不能拘泥于服制。其6為衡心。重點是區分首(主謀)從,探明動機。賊盜、人命、斗毆都以元謀為重,心意動機惡者為重。其7為集義。要掌握不同用語的不同含義,明曉 “尊君抑臣”的精義,對謀反叛逆重加嚴懲。其8為無我。私不害公,即使君主也應明了法律是天下之公,刑官必須秉公執法。在“八字廣義”一篇中對歷代律書中常用的以、準、皆、各、其、及、即、若8個詞的含義和用法逐個解釋,作者沿用宋以來的律母八韻的說法,指出必須將這8個字的確切意義融會貫通,才能真正懂得律文。卷2至3就律典主要用語進行闡解,作者把這些用語的重要性視如“律眼”。卷4逐句解說 《金科一誠賦》,以這首關于如何讀律的古賦為依托闡發用律當分析具體事實,不能拘泥條文而忽視律義和例外情況。卷5、6、7詳釋清律律文中一些法律術語。卷8附載 《洗冤錄》、《洗冤錄補》。
上一篇:《讀四書大全說》的主要內容,《讀四書大全說》導讀
下一篇:《讀通鑒論》的主要內容,《讀通鑒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