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先生道門科略》的主要內容,《陸先生道門科略》導讀
《陸先生道門科略》是南朝梁代道教的科范著作。陸先生即陸修靜。本書見收于《正統道藏》太平部。
陸修靜(406—477)字元德,卒謚簡寂先生。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出身士族。早年從道,好方外游歷,尋異人秘訣。南朝宋文帝元嘉末(453),市藥建康(今南京),得文帝召見,為講論道法。后往隱廬山。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復召至京城,時尚書令廣集玄學家及佛道二教學者辯論,陸修靜乃標理約辭,解紛挫銳,遐邇悅服。宋明帝乃于京城北郊置崇虛館,陸修靜居之,因講說道經,大暢法門。陸修靜廣泛搜尋道經,分類為“三洞”,成為后代編修道藏典式。又整理靈寶經類,著齋戒儀范百余卷。弟子有孫游岳、李果之等,孫傳道陶弘景。陸修靜在使道教制度化、規范化方面,起過很大作用,備受歷代道教徒尊崇。北宋徽宗封之為丹元真人。
《陸先生道門科略》3千余字,主要內容包括:1、道教緣起。稱:“夫大道虛寂,絕乎狀貌,至圣體行,寄之言教。太上老君以下古委懟,淳澆樸散,三五失統,人鬼錯亂。”針對當時民間淫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祐,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等等積弊,太上老君乃“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檢示萬民逆順、禍福、功過,令知好惡”。2、敘五斗米道舊制。如置24治,36靖廬等,并述祭祠制度,五斗米道的“首過”法,說:“若疾病之人,不勝湯藥針灸。惟服符飲水,及首生年以來所犯罪過,罪應死者,皆為原赦。”并敘述了五斗米道“編戶著籍”的組織制度、一年三會登生報死等事,并強調立教“使民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的目的。3、道科宅錄。為道民戶口副籍,稱如實登報,“師為列上三天,請守宅之官依籍口保護,禳災卻禍”,如若不登記“命籍”,為“鬼賊所傷害,致喪疾夭橫”。4、奉道靖室。主要講奉道場所的儀規,如說:“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誠之所,其外別絕,不連他屋。其中清虛,不雜余物。開閉門戶,不妄觸突,灑掃精肅,常若神居。唯置香爐、香燈、章案、書刀四物而已?!?、道教法服。稱法服各有品秩,猶世俗公侯士庶之朝服,不可錯雜。說男信徒單衣墨幘,女則紺衣。又敘巾、褐、帔等,如說:“禮拜著褐,誦經著帔?!薄敖砗秩灌谱鏖L短、條縫多少,各有準式?!币悦鞑煌ㄊ禄顒又械囊轮敖虄鹊燃壊顒e,不可“非分僭濫”。6、道士品第。稱民有三德可署箓,再有功便遷從“十將軍箓”,往后依次署“散氣道士”、遷別治職任、遷署游治職任等等,直至“拜陽平鹿常鶴鳴三氣治職”。7、道教戒律。如禁戒淫犯殺生、信邪卜問、百行不良、兇逆無狀等,稱對違禁戒者“天曹奪算削籍,三官遣考召君吏潛守門戶,考逮人口,令招災害。罪重遭六害,輕罪被五災,故令死喪疾病、官府牢獄、水火盜賊”。并將戒律、宗教徒的道德修養與信仰的神圣、法術的靈驗聯系起來,如說:“夫受道之人,內執戒律,外持威儀,依科避禁,遵承教令。故《經》云:道士不受老君百八十戒,其身無德,則非道士,不得當百姓拜,不可以收治鬼神。其既暗濁,不知道德尊重,則舉止輕脫,賤慢法術也?!辈⑨橅疚讜仔g。
上一篇:《錢幣芻言》的主要內容,《錢幣芻言》導讀
下一篇:《陸士衡集》的主要內容,《陸士衡集》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