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通志》的主要內容,《續通志》導讀
《續通志》是紀傳體史書。清嵇璜、劉墉等奉敕編纂,紀昀等修訂。書成于乾隆五十年(1785)。有乾隆武英殿本、光緒間浙江書局“九通”合刻本、《萬有文庫》“十通” 合刻附索引本。
嵇璜(1711—1794),字尚佐,一字黼廷,晚號拙修。江蘇無錫人。雍正進士,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劉墉(1720—1801),字崇如,號石庵,諸城人。乾隆進士。由編修累官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紀昀(1721—1805),字曉嵐、春帆,晚號石云,直隸獻縣 (今河北獻縣) 人。乾隆進士。他 “文學負時望”,以 “學問優”,加四品銜,后擢翰林院侍讀學士。累遷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主編《四庫全書》 及 《四庫全書總目》。后人將其著作編成《紀文達公遺集》。
本書610卷,另有凡例、總目,體例大致與 《通志》 相同。類目如下;1、《唐本紀》,18卷;2、《五代本紀》,6卷;3、《宋本紀》,16卷; 1、《遼本紀》,6卷;5、《金本紀》,10卷: 6、《元本紀》,11卷; 7、《唐后妃傳》,3卷; 8、《五代后妃傳》,1卷; 9、《宋后妃傳》,3卷; 10、《遼后妃傳》,1卷; 11、《金后妃傳》,1 卷:12、《元后妃傳》,1卷:13、《氏族略》,8卷;11、《六書略》,1卷; 15、《七音略》,1卷: 16、《天文略》,6卷; 17、《地理略》,7卷; 18、《都邑略》,1卷; 19、《禮略》,8卷: 20、《謚法略》,3卷:21、《器服略》,5卷;22、《樂略》,3卷: 23、《職官略》,10卷;24、《選舉略》,4卷;25、《刑法略》,8卷;26、《食貨略》,1卷: 27、《藝文略》,8卷; 28、《校讎略》,1卷; 29、《圖譜略》,2卷;30、《金石略》,1卷;31、《災祥略》,3卷;32、《昆蟲草木略》,7卷;33、《唐宗室傳》,6卷;34、《五代宗室傳》.1卷;35、《宋宗室傳》,3卷;36、《遼宗室傳》,2卷;37、《金宗室傳》,6卷:38、《元宗室傳》,2卷;39、《唐列傳》,80卷: 10、《五代列傳》,16卷: 11、《宋列傳》,120卷;12、《遼列傳》,6卷;13、《金列傳》,24卷: 14、《元列傳》,54卷; 45、《外戚傳》,7卷: 46、《忠義傳》.15卷;47、《孝友傳》,4卷; 48、《獨行傳》,3卷;49、《循吏傳》,5卷;50、《酷吏傳》,1卷;51、《孔氏后裔傳》,2卷:52、《儒林傳》,16卷: 53、《文苑傳》,14卷:54、《隱逸傳》,6卷;55、《宦者傳》,6卷;56、《藝術傳》,6卷;57、《佞幸傳》,3卷;58、《列女傳》,5卷;59、《載紀》,12卷; 60、《貳臣傳》,6卷; 61、《奸臣傳》,8卷; 62、《叛臣傳》,7卷;63、《逆臣傳》,8卷;64、《四夷傳》,6卷。
《續通志》紀傳部分始于唐初,終于元末,下接清修《明史》。列傳類目較《通志》增“孔氏后裔”、“貳臣”、“奸臣”、“叛臣”、“逆臣”、刪“游俠”、“刺客”、“滑稽”、“貨殖” 等。其中25略自五代起到明末止。《藝文志》增記著者爵里;《圖譜略》細作分類;《金石略》詳載撰者、年代、地點; 《昆蟲草木略》 補正 《通志》 之失。
本書從內容上講是鄭樵《通志》的續篇,有不少地方較鄭作為優,更為詳備。但就總體而言,其中有不少內容與《續文獻通考》及《續通典》或其他有關史書相重復。
除去一般的評論文章外,后世未對本書作過細致系統的文字疏證、點校工作。
參考文獻
- 1. 王樹民: 《史部要籍解題》,中華書局,1981。
- 2. 張志哲: 《中國史籍概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上一篇:《續通典》的主要內容,《續通典》導讀
下一篇:《維摩經注》的主要內容,《維摩經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