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府演義》的主要內容,《楊家府演義》導讀
《楊家府演義》,又名 《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等,是明代的一部長篇小說。無名氏著。現存最早的本子是萬歷三十四年(1606)的臥松閣刊本,8卷58則,前有萬歷丙午 (1606) 秦淮墨客序,每卷卷首題“秦淮墨客校閱,煙波釣叟參訂”。內封題 《楊家將演義》,序前題《楊家通俗演義》,正文前題《楊家府世代忠勇演義志傳》,版心題《楊家府演義》。另有乾隆五十一年(1787)天德堂刊本、嘉慶十四年(1810)書業堂刊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據嘉慶本排印本。
《楊家府演義》的作者不詳。參訂者秦淮墨客,據他序后印章,知即紀振倫,字春華。他編校過通俗小說《續英烈傳》等。一般認為他并非《楊家府演義》的作者。
楊家將故事自南宋起就廣為流傳。宋人話本有《楊令公》、《五郎為僧》。《元曲選》和《孤本元明雜劇》中有好幾出有關楊家將的劇本。元明雜劇中的材料,在《楊家府演義》里大致都有,所以可知小說是在元明雜劇之后產生的。(詳見趙景深 《楊家將故事的演變》)
《楊家府演義》描寫了北宋楊繼業、楊延昭、楊宗保、楊文廣、楊懷玉祖孫5代前仆后繼抗擊遼和西夏的忠勇事跡,主要故事包括楊家將幽州保駕、楊令公撞死李陵碑、楊六郎鎮守三關、楊宗保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征西等,最后以楊懷玉舉家退隱太行山作結。小說塑造了楊家府的眾多英雄形象,歌頌了他們堅貞不屈、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書中還引人注目地描繪了楊門女將楊令婆、木(穆)桂英、楊宣娘等形象,她們不是深居閨閣,而是繼承父兄、丈夫的遺志,走上衛國殺敵的最前線。“十二寡婦征西”一節,集中表現了她們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女英雄群像的出現,在古代小說中還是不多見的。出身于綠林好漢的孟良、焦贊,是兩個具有濃厚的民間傳說色彩的人物,他們在楊六郎的帶領下,一心抗遼,建立了許多功勛,同時又保留著性格豪爽、見義勇為和富于反抗精神的草莽英雄本色,因而深受讀者喜愛。
小說在反映激烈的民族沖突、熱情謳歌楊家將的愛國精神的同時,也描寫了宋朝內部的忠奸之爭,批判譴責潘仁美之類奸臣的叛賣行為。對于封建帝王的昏庸也有一定程度的揭露。最后楊懷玉舉家上太行,寧為“背逆之臣”,也不肯“入朝受職”,甚至說:“若以理論,非臣等負朝廷,乃朝廷負臣家也。”表現出對朝廷的清醒認識和大膽的叛逆思想。但是整個說來,楊家將的愛國精神是建筑在濃厚的忠君思想之上的。
《楊家府演義》在藝術上不夠成熟。個別人物和故事比較精彩,全書文字質樸而生動,而整部小說的人物刻畫還比較粗糙,情節缺少提煉,結構也欠嚴謹。但是它的影響很大,“在中國社會中,北宋楊家將與唐之秦瓊、尉遲恭、薛仁貴,漢之關羽、張飛有同樣的權威,他們的故事是最為一般民眾所喜歡歌唱傳說的。” (鄭振鐸 《中國小說提要》)
同是寫楊家將故事的小說,在明代還有一本《北宋志傳通俗演義題評》(簡稱《北宋志傳》),基本情節與《楊家府演義》相接近而又有不少差異。明世德堂萬歷二十一年(1593)序刊本《北宋志傳》第1回前有“敘述”一段,其中案語提到“收集《楊家府》等傳”云云。不少學者據此認為,這里所說的《楊家府》就是《楊家府演義》 的祖本,它在萬歷二十一年前就已問世。在《楊家府演義》和《北宋志傳》之后,到清代又出現了不少與楊家將有關的小說,如《說呼全傳》、《五虎平西前傳》、《五虎平南后傳》、《萬花樓楊包狄演義》等。
上一篇:《望溪先生文集》的主要內容,《望溪先生文集》導讀
下一篇:《楊輝算法》的主要內容,《楊輝算法》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