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陶庵夢憶》8卷,是明末文學家張岱的一部著名的筆記小品。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出身在一個累世通顯的官僚家庭里,早年過著鮮衣美食、彈琴詠詩的貴公子生活,明亡以后,已過中年的張岱有感于國破家亡之痛,意緒蒼涼,避亂剡溪山,布衣蔬食,常至不繼。他痛感到“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于是“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自序),這便是他寫《陶庵夢憶》一書的緣起。
《陶庵夢憶》是張岱對早年繁華生活的回憶,這里有他遍跡江南的浪游,有故園臺閣的憑吊,有與技藝名家的交往,有梨園鼓吹的熱鬧,有華燈美食的盛況,有琴硯書刻的玩賞,從這些雜沓紛繁的回憶文字里,可以感覺到他對舊時繁華的依戀和對往歲鄉土的情思。同時,這些描述還展示了一幅幅熱鬧繁華的明季士大夫的生活場景,為了解晚明的社會生活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材料。不過,本書歷來最被人們看重的還是它的文學價值,張岱文字清奇,情感真摯,《陶庵夢憶》不愧為晚明小品中的珍饈,書中的“柳敬亭說書”、“西湖七月半”等篇什,都早已膾炙人口,又如第3卷“湖心亭看雪”,其中有這樣一節文字:“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兩三粒而已。”本書每篇長不過三五百字,但文字極富韻味,前人曾以“短雋有味”4字評之,確是恰如其分。
本書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與張岱的另一部筆記小品《西湖夢尋》合印為1冊。
上一篇:《陳忠裕公全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雨王漢德森》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