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馬林諾夫斯基著,李安宅譯,1986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版。1987年上海文藝出版社根據商務印書館1936年初版影印再版。馬林諾夫斯基原籍波蘭,師從著名心理學家、人類學家馮特,曾于1914年加入蒙德民族學考察隊前往新幾內亞、西北美拉尼亞調查土著民族的生活,后在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學院教授人類學。馬氏為功能學派文化人類學的鼻祖,此書為其經典著述之一。
譯文包括上下兩篇,上篇《巫術科學與宗教》是一篇論文,見倪得罕所編《科學宗教與本體》一書,1925年麥克米蘭公司出版。下篇《原始心理與神話》為英國心理雜志小叢書之一,1926年出版,譯者將兩者合為一部。馬林諾夫斯基的觀點,在他的《社會人類學》一書中闡述得很清楚。他說:“此科學的目的,在以功能眼光來解釋一切‘在發展的水準’上的人類學事實,看這些事實在完整的文化體系內占什么位置,在這體系內各部分怎樣的相互聯系,而這體系又以何種方式與周圍的物質環境互相聯系。總之,此學說的目的,乃在了解文化的本質,而不在‘進化的臆測’和‘歷史的重造’。”他重視實地考察法和材料整理分析法,他說:“人類學不只應該利用我們的心理、我們的文化來研究蠻野風俗,也應該利用石器時代所給我們的遠近布景來研究我們自己的心理?!边@種思想方法指導下的人類學派的觀點確實新穎、豐富,從而超越了粗疏的進化派和歷史派。
上一篇:《崔顥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巴曼尼得斯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