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極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西方未來學研究悲觀學派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未來學研究團體羅馬俱樂部的第一份研究報告。自1972年公開發表以來,它已先后被譯成34種文字,發行600多萬冊,風靡國際學術界。1983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將此書翻譯出版,編入《走向未來叢書》。全書12萬字,共分為5章:指數增長的本質,指數增長的極限,世界系統中的增長,技術和增長的極限,全球均衡狀態。作者在西方世界沉醉于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時,第一次清醒地提出了人類將面臨困境的“全球性問題”:(1)人口問題,(2)工業化的資金問題,(3)糧食問題,(4)不可再生的資源問題,(5)環境污染問題。作者認為,人口增長、資本投資、糧食生產、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是影響經濟增長而又彼此緊密相關的五個因素。由于人口倍增引起對糧食需求的倍增,經濟增長使自然資源耗竭的速度和環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也是倍增的,因而必然會達到“危機水平。”技術進步只是延長資源耗竭和環境污染的過程并不能制止“世界末日”的來臨。因此,作者得出結論:要使世界免于崩潰必須使人口增長停止,同時停止增加工業資本,即達到零人口增長率和零經濟增長率下的全球性均衡。本書的缺陷在于只著重于研究限制經濟增長的自然因素,忽視了限制增長的社會因素,因而使本書的結論有待商榷,但本書第一次系統地考察了人類科學技術,生產力的增長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其它一些要素的關系,提出了在這些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長是有極限的,這一觀點曾對西方許多國家的未來預測及長期戰略的制訂產生了重大影響。
上一篇:《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墨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