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適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高適(702~765),字達夫。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官至左散騎常侍,盛唐著名詩人。存詩240余首。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和岑參并享盛名(合稱“高岑”的兩大邊塞詩人)。高岑的詩,以悲壯為其主要特色,讀之令人感慨(參見嚴羽《滄浪詩話》)。高適的詩歌,在當時已為人們所推崇,杜甫寫詩稱贊他“當世論才子,如公復幾人”(《奉簡高三十五使君》);《新唐書·高適傳》上說他“以氣質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布”;殷璠《河岳英靈集·高適詩評》稱許他“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高適一生曾三次以不同的身份親臨邊塞,對征戰生活有細致的觀察與深刻的體驗,加上嚴肅、刻苦的藝術實踐,使他在邊塞詩的創作上取得極大成功。代表作如《燕歌行》、《薊門五首》、《塞上》、《薊中作》、《自薊北歸》等,歌頌了戰士奮勇報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寫出了他們從軍生活的艱辛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并揭露了邊將的驕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賞罰不明、安邊無策,流露出憂國憂民之情。“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燕歌行》)尤為人們所稱道。此外,高適還有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和諷時傷亂之作,成就較高;其詠懷詩數量最多,偶有佳作,如《封丘作》。
據《舊唐書》本傳和《新唐書·藝文志》記載,高適有詩文集20卷,后散佚。明清兩代,有各種刊本10多種。敦煌遺書中又發現高適作品,內有其它各本所不載的詩賦5篇。高適詩無舊注本。新注有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劉開揚《高適詩集編年箋注》,該書收高適所有詩文,但注詩不注文。又有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孫欽善《高適集校注》,后出轉精,當是高適最好的本子。《全唐詩》存詩4卷。
上一篇:《駢體文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雞肋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