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經平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俞樾撰。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居士,浙江德清人。道光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曾任河南學政,主講杭州詁經精舍等書院,并曾總辦浙江書局等。著作尚有《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春在堂隨筆》、《右臺仙館筆記》等多種,后多收入《春在堂全書》。該書共35卷,為作者研治群經的心得,所論包括《周易》、《尚書》、《周禮》、《毛詩》、《儀禮》、《大戴禮記》、《小戴禮記》、《春秋公平傳》、《春秋谷梁傳》、《春秋左傳》、《國語》、《論語》、《孟子》、《爾雅》等。其內容側重于糾正句讀,審定字義和辯明通假字,并分析特殊文法與修辭現象。治學方法主要是繼承高郵王念孫、王引之父子,但也間有論述,不限于一字一句的訓詁考訂。書前作者《敘目》中說:“治經之道,大要有三:正句讀,審字義,通古文假借。三者之中,通假借為尤要。”又稱:“余之些書,竊附王氏《經義述聞》之后,雖學術淺薄,儻亦有一二言之幸中者乎。”其中如第14卷專論《周禮·考工記》中的世室、重屋、明堂制度,據《隋書·宇文愷傳》訂正《考工記》中“堂修二七”一句中的“二”字為衍文,雖僅一字之差,卻使其中81字的一段文字疏通可讀。同時并能駁正鄭玄舊注中的許多錯誤,可以補正戴震《考工記圖》以及《五禮通考》、《五經異義疏證》等歷代學者著述的不足。此外,該書中的《儀禮平議》、《三禮平議》部分,考訂也較為精審,對經書正文及鄭玄舊注中的錯簡、錯誤辯駁無遺,也曾有人計劃將其先期刻印。版本有《春在堂全書》本。作者別有《諸子平議》35卷,專論諸子書籍,體例與該書相同,可參考。
上一篇:《美狄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自由、權力和所有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