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異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唐代傳奇小說集,作者谷神子。關于作者的真實姓名,歷來說法不一,多數人認為谷神子即鄭還古。本書《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為3卷,而《宋史·藝文志》著錄為1卷,大概已有散佚。明刻《古今逸史》本,《顧氏山房小說》本1卷,由他書鈔合而成,現僅存10條。1980年中華書局以《顧氏山房小說》為底本,另據汪紹楹校本《太平廣記》輯錄佚文23條,作為補編,是目前較完備的版本。《博異志》是唐人傳奇中一部比較優秀的作品。它雖以“神仙恢譎事”為題材,以志怪為特點,但與漢魏六朝志怪小說大不相同,它是通過“神仙恢譎事”,“記初唐與中世事”(《直齋書錄解題》)曲折地反映社會生活,箴規時事,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教育意義。《敬元穎》寫書生陳仲躬幫助敬元穎除怪滅妖之事。龍,本來是作為祥瑞的象征,但在作品中將其作為惡勢力的代表,而且交待了它與最尊貴的天帝太一的關系,正影射了當時在朝的那些欺上壓下,為非作歹的權貴,向權勢者們敲了警鐘。《許漢陽》一篇,寫書生許漢陽乘舟游覽,與龍女不期而遇,歡飲達旦,分別上岸,見正搭救四溺水之人,一生還者備述夜間被當酒飲宴之事,許漢陽“乃吐出鮮血數升,方知悉以人血酒爾”,作品暴露了人食人的社會現實。總之,懲惡除暴,扶弱向善,警愚戒貪……等“箴規時事”的思想,猶如一條橫線,貫穿作品始終,體現出小說的整體性。但由于表現手法的隱晦,大多又是寫鬼怪恢譎之事,使作品主旨不明顯,削弱了其思想意義。《博異志》除繼承和發展了六朝志怪小說的浪漫主義手法外,在語言和寫景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上一篇:《千字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卡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