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會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安德魯·韋伯斯特著。中文本根據英國麥克米蘭圖書出版公司1984年版譯出,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有8章,約12萬字。主要的內容有:不平等與發展,現代化理論,關于不發達的理論,對工業化的批評等。發展研究是60年代初在歐洲和美國出現的一個新的跨學科領域,愈來愈引起更多的學者從事這個方面的研究。在本書中,作者較為詳盡地闡述了第三世界的情況,對發生在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工業化、城市化等社會變遷過程進行了一般的探討,并對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教育發展及政治變遷等過程加以比較。作者提出發展研究面對的5個問題:(1)要認識世界上較貧窮的國家為什么處于目前的狀況,就必須了解它們在全世界社會經濟關系體系中的位置,要從全球的廣泛背景上去看待貧富問題。(2)重視不同社會在經濟與文化上的特殊性,研究一個社會本身的特點對其發展的影響。(3)本書的重要宗旨是介紹了文化與經濟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怎樣影響社會的發展。作者強調指出,文化和經濟兩個方面決定著人們希望采取什么樣的發展戰略來保持或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這種情形在發展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是如此。(4)要從歷史上、從動態上去考察第三世界國家的社會變遷,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個國家的現狀、興衰和未來發展趨勢。(5)要考察各種社會變遷理論對政府的影響,尤其是第三世界各國政府的發展計劃。作者還就“發展”一詞進行了界定,他認為,“從社會學角度看,重要的是考察人們對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機遇和生活動機是怎樣理解的,從而了解人們對眼前到來的‘發展機遇’如何作出反應”。簡言之,本書對我們了解西方發展社會學以及整個發展研究領域的主要學派及其觀點頗為有助。
上一篇:《雙硯齋筆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發展計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