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辰翁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元之際著名愛國詞人和文學家。景定三年(1262)進士,以對策觸犯賈似道,被置于丙等,任濂溪書院山長。宋亡不仕。劉辰翁詩詞文均擅,在當時均屬大家。他在學術上也頗有成就。他從藝術表現上批點唐宋名家詩、《世說新語》和對司馬遷班固進行比較,開我國文學批評史上“評點派”的先河。劉辰翁后世以詞名。他憤權奸誤國,痛宋室傾覆,滿腔愛國熱忱,時時寄寓詞中,在當時詞人中,他的愛國思想與民族情緒反映得最為強烈,是辛派愛國主義傳統的優秀繼承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他“于宗邦淪覆之后,眷懷麥秀,寄托遙深,忠愛之忱,往往形諸筆墨,其志亦多有可取者。”如《柳梢青·春感》:“鐵馬蒙氈,銀花灑淚,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那堪獨坐青燈。想故國、高臺月明。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其亡國之痛,催人淚下。《蘭陵王·丙子送春》用象征手法寫臨安陷落和南宋滅亡,《白雨齋詞話》評論說:“題是《送春》,詞是悲宋,曲折說來,有多少眼淚。”其他如《寶鼎現·春月》、《永遇樂》(璧月初晴)也都是傳世名篇。南宋遺民的詞作多是掩抑低徊、凄切蒼涼,悲而不壯,而辰翁詞則表現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悲壯情懷,感情真摯自然,馳聘放逸,有一股感人肺腑的力量,在當時獨樹一幟。
劉辰翁有《須溪集》100卷,久佚。《四庫全書》采輯《永樂大曲》中劉氏各類作品,厘為10卷,仍以《須溪集》命名;其8—10卷為詞,約350首。《須溪集》有近代江西宜豐胡思敬校刻的《豫章叢書》本;《須溪詞》有《疆村叢書》本。1987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段大林校點《劉辰翁集》,凡15卷,該書收羅完備,是目前劉辰翁最好的本子。
上一篇:《列那狐傳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北夢瑣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