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曼殊小說詩歌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蘇曼殊(1884~1918)原名戩,字子谷,又名玄瑛,曼殊是他削發(fā)為僧后的法號。由裴效維點校、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蘇曼殊小說詩歌集》收有蘇曼殊的代表作小說7篇,詩歌102首。中篇小說《斷鴻零雁記》以第一人稱敘述,帶有自傳體色彩。作品一開始,主人公“余”已落發(fā)為僧,感嘆身世飄零。在遇到乳母得知自己身世后,每日賣花攢錢以期東歸日本尋母。一日遇未婚妻雪梅租助百金,回到日本,母子團聚。在姨家遇靜子,二人相愛,但“余”以佛法自律,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終于毅然回到中國靈隱寺,歸國后,方知雪梅已為他憂思而死。作品結(jié)尾,“余”回廣東尋找雪梅墳塋而終未得。全部作品敘述主人公綿綿不斷的思親之情,感情真摯,反映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失敗的感傷情緒,筆調(diào)哀婉。另外幾篇作品,也都是言情小說。當時同其他的進步作家一樣,蘇曼殊選擇愛情婚姻作為小說的題材,通過愛情與封建禮教沖突的描寫,揭露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毀滅與對追求幸福者的摧殘。《絳沙記》寫曇鸞與五姑的悲劇;《碎簪記》里莊湜和靈芳的悲劇;《非夢記》里海琴與薇香的悲劇;《焚劍記》里獨孤燦與阿蘭的不幸;作者在作品中描寫的金錢與門第的沖突。由于他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向讀者昭示了一個真理——只有推翻封建制度,掃除封建禮教,男女青年才能真正把握愛情和婚姻的主動權(quán)。蘇曼殊的小說全部產(chǎn)生于辛亥革命之后,五四運動之前。辛亥革命失敗后,事實上,男女青年的愛情,只能是要么屈服,要么悲劇結(jié)束。蘇曼殊不寫屈服,而表現(xiàn)反抗,正是他的作品積極意義所在。小說《天涯紅淚記》是未競之作,《慘世界》是創(chuàng)作和翻譯的混合作品。
蘇曼殊一生坎坷,身世飄零,僅度過35年寒暑即辭別人世。他的詩歌多感時傷事即興之作,頗見功力、文采。
上一篇:《艷異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茨威格小說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