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丹》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戈丹》是印度現代進步文學奠基人,杰出的現實主義作家普列姆昌德1936年出版的優秀長篇小說。此書有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嚴給端的中譯本。“戈丹”意為“獻牛”或“犧牲”。小說通過善良農民何利苦難的一生,描繪了印度農村的真實圖畫。擁有一頭母牛是何利一生唯一的夢想,奶牛可以產奶,而且在印度教社會,牛又是吉祥的象征和膜拜的對象。何利剛向薄拉賒買了一頭母牛,就被出于嫉妒的弟弟希拉毒死。希拉逃走后,警察借機敲詐。何利為了家門體面,借債賄賂警察,第一次買牛成為泡影。何利的兒子戈巴爾與年輕的寡婦相愛,何利收留了未正式結婚而懷孕的寡婦。村中長老們以傷風敗俗開除了他的教籍,并罰款100盧比和20滿糧食。為此,何利不但交出全家人一年勞動所得,而且把破房也抵押出去。第二次準備用賣甘蔗的錢買牛,高利貸者與糖廠資本家勾結,扣除了何利的錢,為繳清欠租,他又把小女兒賣給一個老頭做妻子。已經山窮水盡的何利依然夢想著買一頭母牛,他白天到采石場做苦工,晚上搓麻繩,因過度勞累而死。何利留下的20安那血汗錢,被婆羅門祭司以買牛舉行“凈化靈魂”的“戈丹”儀式為名搜刮走。小說真實地反映了印度社會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成功塑造了貧苦農民何利的典型形象。普列姆昌德一生創作了12部長篇小說,250多篇短篇小說及大量劇本、評論文章。1907年揭露殖民制度的短篇集《熱愛祖國》一出版,便被英殖民當局列為禁書,命令燒毀未出售部分,并禁止他寫作。自此,他用筆名普列姆昌德發表作品,為印度民族解放疾呼。他創作了長篇小說《博愛新村》(又名《仁愛道院》),《舞臺》,短篇小說《五大神》、《裹尸布》(又名《可番布》)等優秀作品。其作品題材廣泛,涉及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被尊為印度的“長篇小說之王”和“短篇小說之王”。
上一篇:《悲慘世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報紙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