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賦》簡介|介紹|概況
辭賦篇名。戰(zhàn)國宋玉作。漢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說:“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辭而以賦見稱。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終莫敢直諫。”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說:“及靈均唱《騷》,始廣聲貌。然賦也者,受命于詩人,拓宇于《楚辭》也。于是荀況《禮(賦)》、 《智(賦)》,宋玉《風(賦)》……,爰錫名號,與詩畫境,六義附庸,蔚成大國。遂客主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碧茀蜗蛘f:“時襄王驕奢,故宋玉作此賦以諷之。”(《文選·風賦》題注)明陳第《屈宋古音義》說:“夫風豈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當天風之飄颯,判乎欣喜悲威之不相侔也,則謂風有雌雄亦可。……人君茍知此意,則加志窮民,又烏能已?!苯肆旨偂豆盼霓o類纂》說:“雖名為賦,直諷諭耳。雄雌對舉而言。對庶人言雌風,對王不斥言雄風,但曰‘大王之風’,不敢以雄雌比并也?!埏L’二字于間雜中出之,不留痕跡,自是運用妙處。直到結束,始指出雌風”;“通篇斥王不能蘇民之困,自饗蘭臺之樂。風一也,入高爽之處,則愈病析醒;入于甕牖之間,則生病造熱。蓋借風以斥楚王之不恤民隱。然言之無跡,但以貴賤共樂相形,蓋善于譎諫也?!苯袢藴缕阶摹丁达L賦)是‘諷諫’之作嗎?》則認為:此篇是阿諛奉承之作,沒有絲毫的諷諫意義,在思想上應予以否定。今人朱碧蓮《宋玉辭賦譯解》辨析說:“這不符合作品的實際情況。作品中把雄風和雌風加以強烈的對比,并分別描寫其不同情狀,這分明是引起楚王的注意,說明楚國存在著貧富不均的現(xiàn)象,楚王過著奢侈豪華的生活,而貧民則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樣描寫難道沒有諷諫意義,僅僅是為了奉承楚王?……《風賦》是有思想意義的,決非歌功頌德之作?!比唤袢藙⒋蠼堋⒂螄鞯仍谄渌膶W史中,皆認為此篇并非宋玉所作。理由如次:一、行文是散文賦體,這在宋玉的時代尚難產(chǎn)生;二、格式是敘述宋玉與楚王的問答之辭,觀其文氣,顯然是出于第三者的口吻。今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此篇為宋玉所作。它通過宋玉與楚王對話的形式,把風分為“大王之風”與“庶人之風”即“雄風”與“雌風”。將兩者進行對比描寫,展示了宮廷生活的豪侈荒淫和庶人的貧窮悲慘,揭露了社會生活中的不平現(xiàn)象,諷刺了楚王一味驕奢淫逸而不知體恤百姓的疾苦,反映了戰(zhàn)國后期嚴重的階級矛盾。在藝術方面,作者選用準確而生動的詞語,傳神地描寫了風自形成、擴展到平息的過程,表現(xiàn)出細致地觀察事物和準確地把握事物的能力;借風喻事,把雄、雌二風分別從屬于君王和百姓,形成了強烈對比,諷諫有力;語言上韻散相間、參差錯落,詞藻華贍,善于鋪陳夸飾。明陳第《屈宋古音義》評道:“宋玉之作,纖麗而新,悲痛而婉,體制頗沿于其師,風諫有補于其國,亦屈原之流亞也?!?
上一篇:《非攻(上)》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飲酒二十首》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