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張繼作。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此唐張繼題城西楓橋寺詩也。歐陽文忠公嘗病其夜半非打鐘時。蓋公未嘗至吳中,今吳中山寺,實以夜半打鐘。”宋陳巖肖《庚溪詩話》:“《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余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后觀于鵠詩云:‘定知別后家中伴,遙聽維山半夜鐘。’白樂天云: ‘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溫庭筠云:‘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塵市喧闐之處,只聞鐘聲,荒涼寥寂可知。”今人馬茂元、趙昌平《唐詩三百首新編》:“杜甫《春夜喜雨》詩后四句云:‘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前二句所取景色與這詩極相似,然而杜詩中‘獨明’之船火,似乎是來朝花團錦簇的春景的先行,所以題曰‘喜’。而這詩以愁眠居中,前寫所見,后寫所聞,無非是一派愁意。由此可悟,唐人之所謂興象,是以主觀情興賦予所見所聞的物象,形成充盈著詩人主觀情興的詩歌形象。所以取象盡管相類,而其意象則可不相同。釋皎然說:‘取象曰比,取義曰興,義即象下之意’。(《詩式》卷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此詩以白描的手法描寫了霜夜江邊的凄清景色和靜夜中從佛寺傳來的鐘聲,表現了作者濃郁的羈旅愁情。全詩情景交融,語言清麗自然,“不雕不飾,豐姿清迥,有道者風”(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歷來膾炙人口。
上一篇:《朱鷺》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柳子厚墓志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