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蘇加諾
亞非兩洲各國人民的領袖能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內聚集一堂討論和商議共同有關的事項,這是世界歷史上的新的起點。
【演講詞】
我能夠在這個歷史性的日子代表處在主人地位的印度尼西亞人民和政府歡迎諸位來到印度尼西亞,感到非常榮幸。假使我國有些條件不符合諸位的期望,我請求諸位諒解和原諒。我向諸位保證,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使諸位在我們中間的逗留對于賓主雙方都是難忘的。我們希望,我們的熱烈歡迎將補償可能會有的任何物質缺點。
在我環顧這個大廳和在此聚會的貴賓的時候,我內心十分感動。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我對我國能夠款待諸位,感到自豪;我對諸位能夠接受五個發起國家的邀請,感到高興。然而,當我回想起我們許多國家的人民最近經歷的苦難的時候,我不由得感到悲傷。這些苦難使我們在生命、物質和精神方面都付出沉重的代價。
我認識到:我們今天在這里聚會,是我們的祖先、我們自己一代和年紀更輕的人犧牲的結果。在我看來,這個大廳不僅容納了亞洲和非洲國家的領袖們,而且容納了先我們而去的人們不屈不撓的不可戰勝的不朽精神。他們的斗爭和犧牲為世界上最大兩洲的獨立主權國家的最高級代表的這個集會開辟了道路。
亞非兩洲各國人民的領袖能在他們自己的國家內聚集一堂討論和商議共同有關的事項,這是世界歷史上的新的起點。不過在幾十年前,我們各國人民的代表往往不得不到其他國家甚至別的洲去,才能聚會。
在這方面,我回想起大約將近30年前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同盟”的會議。在那個會議上,許多今天在場的杰出的代表曾聚在一起,在他們爭取獨立的斗爭中找到了新的力量。
但是,那是一個在數千英里之外、在異邦人中間、在異邦的國土上、在別的洲上的會議地點。在那個地方集會,并不是由于選擇,而是由于必要。
今天,對比很鮮明。我們各個民族和國家不再是殖民地了。現在,我們已經取得自由、主權和獨立。我們重新當家做主。我們不需要到別的洲去開會了。
在亞洲土地上,已經舉行了幾次亞洲國家的重要會議。
如果我們尋找我們這次偉大的集會的先驅者,那末我們必須望著科倫坡——獨立的錫蘭的首都——和1954年在那里舉行的五國總理會議。而1954年12月的茂物會議表明,走向亞非團結的道路已經掃清了,今天我榮幸地歡迎各位來參加的會議就是這種團結的實現。
我國是你們的東道主,我感到很驕傲。
但是我想到的并不全是印度尼西亞今天享受的榮譽。不。我的一部分心情由于其他的考慮而暗淡下來。
你們并不是在一個和平、團結和合作的世界中齊集一堂的。在國與國之間,國家集團與國家集團之間,存在著巨大的裂痕。我們的不幸的世界支離破碎,受著折磨,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懷著恐懼的心情,擔心盡管他們沒有過錯而戰爭的惡犬仍會再一次被放出籠來。
如果盡管各國人民作了一切努力,竟仍然發生這種情形,那時將會怎樣呢?我們的新近恢復的獨立將會怎樣呢?我們的子女和父母將會怎樣呢?
出席這次會議的代表們的責任是不輕的,因為我知道,這些關系人類本身生死存亡的問題一定會放在你們的心上,正像它們放在我的心上一樣,而亞洲和非洲國家是無法逃避它們對于尋求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所負的責任的,即使它們想逃避也做不到。因為這是獨立本身的責任的一部分。這是我們為我們的獨立而愉快地付出的代價的一部分。
今天在這個會議廳里聚集的,就是那些國家的人民的領袖。他們已經不再是殖民主義的受害者了。他們已經不再是別人的工具和他們不能影響的勢力的玩物了。今天,你們是自由的人民、在世界上有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民的代表。
是的,“亞洲有風暴”,非洲也是如此。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民族和國家從許多世紀的沉睡狀態中蘇醒過來了。被動的人民已經過去了,表面的平靜已讓位給斗爭和活動。不可抗拒的力量橫掃了兩個大陸。整個世界的心理的、精神的和政治的面貌已經改變了,這種改變的進程還沒有完結。世界上到處產生新的情況、新的概念、新的問題、新的理想。民族覺醒和復蘇的狂風橫掃了大地,震撼它,改變它,把它改變得更好。
對于我們來說,殖民主義并不是什么很遙遠的東西。我們知道它的全部殘酷性。我們曾看到它對人類造成的巨大破壞,它所造成的貧困,以及它終于無可奈何地在歷史的不可避免的前進下被趕出去時所留下的遺跡。我國人民和亞非兩洲許多國家的人民都知道這些事情,因為我們曾親歷其境。
的確,我們還不能說,我們這些國家的全部地區都已經自由了。有些地區仍然在皮鞭下受苦,沒有派代表到這里來的亞非兩洲某些地區也仍然在這種情況下受難。
是的,我們這些國家的某些地區現在還不是自由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大家還不能認為現在已經達到目的地的原因。只要祖國的一部分還不是自由的,任何民族都不能認為他們是自由的。像和平一樣,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半自由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正如半生半死的事情不存在一樣。
我們時常聽說,“殖民主義已經死亡了”。我們不要為這種話所欺騙或甚至為這種話所麻痹。我告訴你們,殖民主義并沒有死亡。只要亞非兩洲的廣大地區還不自由,我們怎么說它已經死亡了呢?
我請你們不要僅僅想到我們印度尼西亞人和我們在亞非兩洲各個地區的弟兄們所知道的那種古典的殖民主義。殖民主義也有它的現代化的外衣,它可以表現為由一個國家之內的一個小小的然而是外國的集團進行經濟控制、思想控制、實際的物質上的控制。它是一個狡猾的、堅決的敵人,它以各種各樣的偽裝出現。它不輕易放棄它的贓物。不管殖民主義在何地、何時、如何出現,它總歸是一個邪惡的東西,一個必須從世界上鏟除的東西。
……
這個斗爭已經取得了一些勝利。我想大家都承認,邀請諸位到這里來的發起國的總理們的活動在結束印度支那戰事方面,發揮了不是不重要的作用。
請看,亞洲人民發出了聲音,全世界都傾聽著。這不是一個很小的勝利,也不是一個可忽視的先例。這五位總理沒有進行威脅。他們沒有發出最后通牒。他們沒有動員軍隊。相反地,他們共同磋商,討論問題,集合他們的意見,并匯集他們各自的政治才能,提出了健全而合理的建議,這些建議形成了解決印度支那長期斗爭的基礎。
我從那時起就經常自問道,為什么這五位總理獲得成功,而其他具有長期外交經驗的人卻不成功,并且事實上曾讓惡劣的局勢更加惡化下去,以致沖突有擴大的危險呢?是不是因為他們是亞洲人呢?也許這是一部分答案,因為戰火已經燒到他們門口了,戰火的任何進一步擴大將會造成對他們自己住房的直接威脅。但是我認為,答案實際上在于這一事實:這五位總理對問題采取了一種新的看法。他們并不是謀求自己國家的好處,他們沒有實行強權政治的企圖,他們所關心的只是一件事,那就是如何結束那里的戰事并且進而增加保持和平和穩定的可能性。
我的兄弟姊妹們,這是一件有歷史意義的事件。自由亞洲的某些國家發言,世界各國傾聽。它們所談論的是同亞洲有直接關系的問題。它們這樣做就表明,亞洲的事務是亞洲人民自己的事。亞洲的前途可以由遙遠的其他的民族來決定的日子現在早已一去不復返了。
但是,我們不能夠、也不敢把我們的關心局限于我們自己的大陸的事務。今天,世界各國是互相依賴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自身孤立起來。光榮的孤立也許一度是可能的。但是情況再也不是這樣了。全世界的事務也就是我們的事務,我們的將來有賴于一切國際問題——不論這些問題看來可能與我們多么無關——的獲得解決。
當我環視這個大廳的時候,我的思想回到了亞洲各國人民所舉行的另一次會議。1949年初——從歷史上說,還是在不久以前——我國在宣告獨立后第二次從事于生死存亡的斗爭。我們的國家被包圍、圍攻,我們廣大的領土被占領,我們很大一部分的領袖被監禁或放逐,我們國家的生存受到威脅。
問題不是在會場里決定而是在戰場上決定。當時我們的使節就是步槍、大炮、炸彈、手榴彈和竹槍。我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封鎖。
就是在我們國家歷史上這個悲慘然而光輝的時刻,我們的好鄰邦印度在新德里召開了一次亞洲和非洲國家會議,來抗議對印度尼西亞的非正義行為并支援我們的斗爭。精神上的封鎖被打破了,我們的代表飛抵新德里,親身體會了對我們爭取民族生存的斗爭的巨大支持。亞洲和非洲國家人民為援救一個處境危殆的亞洲兄弟國家而表現的這種團結一致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我們的亞洲和非洲鄰邦的外交家、政治家、報紙和普通人全都支持我們。這樣我們有了新的勇氣來繼續進行斗爭,直到最后勝利。我們再次充分體會到德斯穆林的話的真理:“不要懷疑自由人民的全能。”
……
【鑒賞】
亞非會議于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亞非29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率領代表團出席了會議。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沒有西方列強參加的情況下,由亞非國家召開的討論有關自己切身利益問題的大規模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為與會國家提供了難得的相互接觸和了解的機會,促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友好合作,推動了亞非地區民族解放運動和和平中立傾向的進一步發展。這次會議標志著長期受人擺布的亞非國家,作為一支新興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有力地沖擊著戰后形成的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會議所倡導的團結合作、反帝反殖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的“萬隆精神”深入人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篇是時任印尼總統蘇加諾在亞非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演講一開始,蘇加諾作為東道主向與會的代表表示了誠摯的歡迎。之后,蘇加諾回顧了亞非各國反帝反殖斗爭的歷程以及為本次會議召開所做的努力。回顧之中,在緬懷先烈的同時,也表達了原殖民地國家在獲得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之后的驕傲與自豪。蘇加諾以一組排比句流露出這種心情:“我們各個民族和國家不再是殖民地了。現在,我們已經取得自由、主權和獨立。我們重新當家做主。我們不需要到別的洲去開會了。”
然而,“隨著獨立的獲得,就擔負了責任”。蘇加諾接著闡述了亞非新興國家所面臨的任務。其一是警惕殖民主義的復活;其二是亞非各新興國家應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蘇加諾的演講表達了與會各國的愿望和本次會議的宗旨,而要擔當起這些任務,唯一的選擇是團結,即亞非各國團結起來,共同完成歷史賦予的使命。蘇加諾認為:“今天我榮幸地歡迎各位來參加的會議就是這種團結的實現。”團結的精神正是“萬隆精神”的核心和實質。
蘇加諾的演說在語言上的最大特點是感情真摯,愛憎分明。在歡迎貴賓時滿腔熱忱,極盡地主之誼;在談到殖民主義時又予以切齒痛恨。他在形容民族解放運動時指出:“民族覺醒和復蘇的狂風橫掃了大地,震撼它,改變它,把它改變得更好。”言語中充滿了豪情;而談到團結尚未實現,“戰爭的惡犬仍會再一次放出籠來”時,又流露出深刻的憂慮。這種誠懇真切、對照鮮明的言辭極富感染力,很容易調動與會者的情緒。這一演說對于促進亞非各國的團結,求同存異,共同對付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實現會議的宗旨,無疑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上一篇:[英國]溫斯頓·丘吉爾《熱血、辛勞、汗水、眼淚》
下一篇:[法國]讓·饒勒斯《讓人們忘記貧困的古老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