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注釋
等閑:平常,尋常。
渾不怕:全都不害怕。
清白:原指石灰的顏色,這里引申為高潔的品格。
鑒賞導示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政治家、文學家。其詩風剛健清新,著作有《于忠肅公集》,
這首詩運有了比喻、象征手法,字面上寫石灰,實際上是托物寄懷,體現了詩人的宏偉抱負和高尚的人格理想。
鑒賞
詩的前兩句寫石灰的開采和燒制過程。從深山里經過成千上百次的錘打和開鑿才能把石頭開采出來。開采出來的石頭要經過烈火焚燒,才能化為石灰。石灰的形成要經過“千錘萬鑿”,要經受“烈火焚燒”,一個剛強的非凡人物的成長也要經受痛苦的磨煉。詩人借物自喻,隱含著自身的經歷。
詩的后兩句頌揚石灰的品格——“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詩人采用擬人手法來寫石灰,粉身碎骨它都毫不懼怕,只要留下清白在人間。石灰的這種精神,是一種為了節操和理想可以犧牲一切的大無畏精神,是詩人人格理想和宏偉抱負的體現。
鑒賞要點
[1]名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
[3]借物言志。
上一篇:(唐)劉禹錫《望洞庭》小學生古詩鑒賞
下一篇:(漢)樂府詩《上邪》小學生古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