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邵梅芳
眼兒媚·詠燕
東風一剪過池塘,曾識舊紗窗。烏衣未改,紅妝如昨,穩上雕梁。年年花下相逢處,何事更商量?多應是訴,來時春短,別后秋長。
古住今來,大凡詠燕之作,或寄離別之恨,或訴相思之苦,或抒昔盛今衰,物是人非之感慨。但這首小詞似無深意,重于詠物而淡于寄托,是性靈小品之屬。
起句“東風”點明時令為春季。冰消水暖,草長鶯飛,駘蕩的東風吹綠了大地,也把燕子從遙遠的南方吹了回來。“微風燕子斜”,輕靈的燕兒飄然掠過碧波蕩漾的池塘,告訴人們春天的消息。“一剪”語絕佳,由燕尾如剪而想出,含蓄而富有形象性,使燕子飛行時輕盈迅捷,“竟夸輕俊”的神采呼之欲出。“曾識舊紗窗”,言燕子重返舊巢。故鄉是遠在天涯的游子的心理安慰;故巢舊地,不僅是燕子們身心寄托,還是勾通人與燕子情感的中介。晉代傅咸《燕賦序》載:“有言燕今年巢于此,明年故復來者。其將逝,剪爪識之,其后果至焉。”晏殊有“似曾相識燕歸來”之句,意類此。也許,正是作為候鳥的燕子重返故巢的習性,成為歷代文士們詠燕抒情的心理契機。“烏衣”、“紅妝”句同義對應,用人格化手法描寫燕子外貌。這種藝術手法常見于詠物之作,表現為移人情入物性。燕黑色,故比之以烏衣;燕頸有淺紅色絨毛,故擬之以少女之紅妝。如此寫來,別有一番親切,愛憐的意味。末句形神俱得,一“穩”字把燕子重返故巢時的心理狀態細致、真實地傳達出來。宋人史達祖筆下的燕歸故巢,是“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雙雙燕》),一“試”字,寫出了疑懼和躊躇的心理。而此篇的“穩上雕梁”,何其坦然輕快,毫無顧忌。這也許正是因為故人舊燕年復一年地相安共處,才有這樣老朋友般的融洽。
下片,寫詞人面對呢喃相訴的燕子而產生的心理揣測。翳翳花蔭下,燕兒又對著詞人唧唧喁喁,軟語相訴了。“她又在和我討論什么呢?”詞人提出這樣的疑問。“花下”句前冠以疊字“年年”,在時間和空間上把過去和未來聯結起來,不為此時此地所拘。謂燕語為“商量”,史達祖已有“又軟語商量不定”之句,此處承用之,把燕子寫得極富人情味。“何事更商量”這一設問,不但在形式上使詞句搖曳生姿,而且在內容上統領整個下片,引出下文對其商量之內容的主觀揣度:“多應是訴,來時春短,別后秋長。”“多應是”表猜測語氣,口語入詞,自然活潑,出乎天籟。以下皆為揣想燕子與詞人敘契闊:歸來時春天是那么的短暫,而離別后的秋冬卻又是那么漫長!這不也是“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慨么?作者所面對的,哪里是只會呢喃鳥語的燕子,分明是傾心長敘、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至此,燕子與人在感情上已達到了完全的默契。
這首小詞寫得清麗、靈動,極有情趣,在歷代諸多詠燕詩詞中,是頗為別致的一篇輕俊之作。
上一篇:(清)厲鶚《眼兒媚·一寸橫波惹春留》原文賞析
下一篇:(明)劉基《眼兒媚·煙草萎萋小樓西》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