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關于這首小詞,蘇軾《東坡志林》卷一《游沙湖》有詳細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作歌云(詞略),是日劇飲而歸。”這首詞就是這段記游中所作之歌,只是“門前”二字作“君看”。
這首詞的創作動因是看到“溪水西流”的奇特現象。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水一般由西向東流。西流是極少碰到的情況,因此而很受詩人注目,詞人從溪水西流中悟出了人生的哲理,勃發了與命運抗爭的向上精神。為了突出這一點,詞先寫途中景色:蘭溪雨后的景色是明凈宜人的。“山下蘭芽短浸溪”,暮春三月,蘭草的芽孽蓬勃萌發而為溪水所浸,這是山下水邊情況。路上呢?春雨沖盡浮泥,“松間沙路凈無泥。”山、水、蘭、松,組成的世界,境界多么幽雅。“蕭蕭暮雨子規啼”,這句看似與全詞情調不一,但實際起承上啟下作用。溪浸蘭芽,沙路無泥,都是蕭蕭春雨帶來的,點明上兩句的原因。子規啼聲常常被說成“不如歸去。”子規又是蘇軾故鄉四川的鳥兒,蘇軾此時謫居黃州,聽到暮雨中子規的啼聲,不能不有所感觸,不能不引起鄉愁。詞從上兩句的明快景色,忽然插入一絲凄涼之意,這正是為下半闋的議論蓄勢,情感節奏顯得高低起伏、跌宕多姿。
“誰道人生無再少?”突然一問,石破天驚,“門前(君看)流水尚能西”,就是有力的回答一切悲觀的論調都是不足取的:“休將白發唱黃雞。”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嗚,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調子非常低沉,蘇軾反其悲涼之意,洋溢著一種樂觀向上的氣氛。聯系蘇軾當時的處境(正在貶謫期間),這樣的精神情趣尤其難能可貴。在逆境中能催人奮發向上,是這首詞最大的成功之處。
上一篇:(宋)晏幾道《浣溪沙·日日雙眉斗畫長》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蘇軾《浣溪沙·旋抹紅妝看使君》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