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詩詩群·李琦·大自然》新詩鑒賞
城市們總顯得那么精明
樓廈們總顯得那么拘謹
可大自然隨意便是畫面
處處意識流
流得滿目青幽
流得處處絕筆
那山有姓名
那水有輩分
山山水水都仁義而厚道
溫柔著你的心和眼睛
讓你一下子
蔥綠清新了起來
于是我們愛世界
于是失望后仍然希望
于是有了歌有了愛情
于是吉普賽人到處流浪
于是詩人們世世代代清貧
用每一個銅板去遠方
去遠方追尋一個又一個夢境
去遠方放牧一個又一個幻想
這是一首獻給大自然的情歌。這首詩寫法很特別,它擺脫了慣常的對自然波光流嵐、青峰綠樹的描寫,它重的不是形,而是神,不光是美,更有“善”。一句話,詩人對自然的態度就是她對人世的態度。所以,這首詩表面上看空凈、通脫,而骨子里卻是這“沖淡自處”掩蓋下的靈魂的焦慮和不安。
詩人是將自然的風神意態當做一種人格、一種處世態度來向往的。“城市們總顯得那么精明/樓廈們總顯得那么拘謹”,這既是對城市生活空間的不適感,更是對人與人之間那種無聊的爭斗、猜忌、人格異化的批判。可大自然卻是那么開放,那么包容百川,處處皆是美妙的圖畫,處處皆可安撫弱小的心靈,它“山山水水都仁義而厚道”。用仁義和厚道去評判大自然的品格,我們的確還沒有見到過,這實在是一種道德和倫理上的對人世的不動聲色的嘲諷。這里的大自然顯然是人格化、倫理化了。接下來,詩人寫的大自然就是本來意義上的大自然了。有了前面的對流行的處世原則的批判,我們就不難體味為什么“詩人們世世代代清貧/用每一個銅板去遠方”,那實在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陶淵明《歸園田居》)的心態所致啊!但愿我們的現實人生像淳厚慷慨坦蕩的大自然一樣吧,那樣誰還只能去“去遠方追尋”美麗的夢,“去遠方放牧”美麗的幻想呢?
這首小詩筆墨簡潔,但寓意飽滿。當然,你也可以將此詩只看做詩人對大自然的歌頌、依戀,怎么看都無妨它的韻味。阿曲強巴
上一篇:《西部詩詩群·子頁·大漠的月兒》新詩鑒賞
下一篇:《朦朧詩詩群·梁小斌·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詩一樣流暢》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