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群·尚仲敏·卡爾·馬克思》新詩鑒賞
猶太人卡爾·馬克思
叼著雪茄
用鵝毛筆寫字
字跡非常潦草
他太忙
滿臉的大胡子
刮也不刮
猶太人卡爾·馬克思
他寫詩
燕妮讀了他的詩
感動得哭了
而后便成為
最多情的女人
猶太人卡爾·馬克思
沒有職業到處流浪
西伯利亞的寒流
弄得他搖晃了一下
但很快就站穩了
猶太人卡爾·馬克思
穿行在歐洲人之間
顯得很矮小
他指指點點
他擁有整個歐洲
乃至東方大陸
猶太人卡爾·馬克思
一生窮困
這首詩單純到了十分,其意味其語言仿佛都浮在表面,但你讀后就是忘不掉它。它平凡、親切,像呼吸一樣自然。這首詩之所以出色,有這樣兩個原因:
第一,詩情的非崇高化。歌頌無產階級偉大導師的詩,我們見得多了,那些詩總是激情澎湃的、神圣崇高的,動輒歷史、時代、人類、世界。這些東西不是不可以寫,但決不是惟一的寫法。事實上任何一種情感表達方式,一旦形成模式,其生命力便大大減弱了。它會使讀者感到一種成批生產的雷同感。而這首詩在處理常見的題材上是頗有新意的。詩人不再按流行的程式去制造崇高感,他將馬克思當做一個普通的人來寫,這樣就使我們產生了陌生感——原來還能這樣去寫! 詩人選擇的一些細節是平凡的,但我們讀后卻感到它們的內在深意。更重要的是,正是偉大的 “平凡”,才顯出了他的偉大。可見,非崇高化絕非僅僅是技巧問題。
第二,口語的實驗。口語入詩與詩情的非崇高化有內在聯系,它的目的是為了造成一種淡樸可人的氛圍,一種生命與語言的同構。這首詩,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修辭,沒有 “技巧”,沒有拼命組合意象群、營造暗示系統。這里,詩人注重的不是某些字詞在詩歌素質上的濃度與密度,而是整個詩章在素質上的濃度與密度。這種對語言的直接處理,表現了詩人的底氣。口語并不意味著是日常白話或消息性語言,它也可以是自足的構成性的。如 “西伯利亞的寒流/弄得他搖晃了一下/但很快就站穩了”,這些句子本身就有博大的空間,靜靜地召喚你去加入。
上一篇:《朦朧詩詩群·北島·單人房間》新詩鑒賞
下一篇:《現代派詩群·戴望舒·印象》新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