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景·方敬》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薄暮的雨聲在檐前,
在倚門人的心上。
他是悵惘了,
像送走一個遠游客,
又像在等候著誰。
聰明的流浪子,
該停下了,
撐開舊時的油紙傘,
仿佛歸了家,
一件風塵的薄衫,
沾染幾處的雨點。
他早聽熟了異鄉(xiāng)的雨聲,
倚門人卻看厭了,
西天的晚云。
全詩四句話,分成四個層次。
第一層,寫“雨聲”和它對人的心境的影響。薄暮降臨,正應該是“人歸家、鳥入林”的時分,偏偏這時又下起了雨,淅淅瀝瀝,這怎能不更牽動“流浪子”的情懷?所以詩人寫道:這“雨聲”不僅響在“檐前”,而且響在“倚門人的心上”。這“倚門人”便是一個遠離家鄉(xiāng)的“流浪子”。因為外面下雨,他現(xiàn)在只好躲在客居的屋內(nèi),但又倚在門上——大約是觀望天色,盼天晴再上路吧。
第二層,進一步寫‘倚門人”的心境:“他是悵惘了,像送走一個遠游客,又像在等候著誰。”送走遠游客,留下的自然是離愁;等候著的人而久久不至,令人心焦失望。詩人在這里使用兩個比喻,生動地表現(xiàn)了“流浪子”悵然若失的心情。是啊,漂泊得太久了,誰能不思念家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溫暖,思念天倫之樂?
第三層,詩人以勸慰的口吻和“流浪子”對話,勸他停止流浪,并在設想中為他繪出一幅“仿佛歸了家”的“雨景”:“撐開舊時的油紙傘……一件風塵的薄衫,沾染幾處的雨點”。油紙傘是“舊時”的,卻能“撐開”許多親切的回憶;落滿風塵的衣衫是“薄”的,又“沾染幾處的雨點”,卻滲透著故土的溫熱。這些,都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流浪子”所盼望而又無法得到的。但詩人在這里并沒有直接去表現(xiàn)“流浪子”的內(nèi)心所想,而是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為他繪制一幅設想的圖畫,這就更加耐人尋味。它的妙處在于:詩人給予讀者的是“未定點”,但讀者又能在分析判斷中把握詩的意蘊,感到像在咀嚼橄欖……
第四層,照應開頭,收束全詩。“他”的確漂泊得太久了:“早聽慣了異鄉(xiāng)的雨聲”;“他”在下雨時又有“倚門”看天的習慣:也早“看厭了西天的晚云”。也就是說,“他”早就厭倦了流浪生活,想回家了。當然,這里的三行詩似乎更應作如下理解,即:把“他”和“倚門人”看作兩個人——當“他”在異鄉(xiāng)“倚門”觀天聽雨的時候,另有一個“倚門人”在遙遠的故鄉(xiāng)也在觀看“西天的晚云”,當然,她不是為了出發(fā),而是在盼歸人……
《雨景》寫得情景交融,頗有韻味。讀完全詩,我們不知“他”從哪里來,但卻可以猜想出“他”為什么流浪:在黑暗年代的舊中國,有多少人為生活所迫而背井離鄉(xiāng)?
上一篇:《雨巷·戴望舒》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雨景·朱湘》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