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風——·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輕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溫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甜美是夢里的光輝。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她的負心,我的傷悲。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在夢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風
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我是在夢中,
黯淡是夢里的光輝。
此詩作于1927年前后,這是一首流傳久遠但也是眾說紛紜的詩。茅盾曾在肯定它的形式美的同時批評了它的內(nèi)容的單薄:“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了我們什么呢?這就只有很少很少一點兒。”(《徐志摩論》)如果單從直白地“告訴”了讀者什么這個角度來考察,它的內(nèi)容確乎是很少的,不過若從表現(xiàn)詩人隱秘的內(nèi)心世界的角度來探究的話,應該說它是蘊藏和暗示得很多的。
這首詩包涵著很大的感情容量。徐志摩是個偏于理想型的詩人,他二十年代初帶著滿腦袋的平等博愛觀念從英美留學歸來,希望在中國實現(xiàn)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民主自由制度。然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現(xiàn)實同他的思想發(fā)生了越來越尖銳的矛盾,他的追求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只能是處處碰壁。主觀和客觀的不可解決的矛盾,使他的熱情日益冷卻而走向感傷和消沉。這首隱藏在愛情幌子下的詩,就典型地概括了詩人的心靈歷程,傾吐了他那理想破滅的悲哀和彷徨無主的情緒。
這首詩著意于抒寫感情的波瀾。詩人這種受影響于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詩歌的主情藝術,可能更迫近詩歌的本質,標志著中國新詩的某種進展。值得注意,詩人在這首詩里沒有徑情直露地抒發(fā)感情,而是將感情精心加以提煉,采用了富于詩意的委婉曲折的表達方式。它以“我是在夢中”作為中心意象,用這種非現(xiàn)實的意象來暗示自己同現(xiàn)實的游離,因此不論是前三節(jié)迷醉于甜美的夢境,還是后三節(jié)沉溺于黯淡的夢境,都同樣回旋著“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的主旋律。這種藝術方式,有利于詩人感情迷惘的深層表現(xiàn)。為了把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得強烈、深沉且富于美感,這首詩注意追求一種純凈而有變化的音樂效果。詩的章法很嚴謹,前三節(jié)和后三節(jié)在感情色調上構成強烈的反差而又彼此呼應。詩的旋律也是回蕩起伏的,全詩六節(jié),每節(jié)四行,各節(jié)前二行字句完全相同,后二行的第一句相同,第二句略有變化,這樣全詩在反復回旋中又逐層深化,音律的齊整和諧也增強了此詩的樂感。全詩單行為五字句,雙行為八字句,音節(jié)是單行三頓,雙行四頓,韻式為雙行押韻,一韻到底,但各節(jié)第二句以單音詞收尾,第四句則以雙音詞收尾。這些統(tǒng)一而又多樣的藝術因子的錯綜組合,使詩篇獲得迷人的音樂效果。徐志摩曾說:“從一點意思的晃動到一篇詩的完成,這中間幾乎沒有一次不經(jīng)過唐僧取經(jīng)似的苦難的。”(《猛虎集·序文》)仔細尋味這首詩的藝術構成,自可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的甘苦。
上一篇:《想飛的山巖——驚心動魄的一瞥·葉延濱》全文與讀后感
下一篇:《我與大漠的形象·章德益》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