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中國·蔣光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的悲哀的中國,
我的悲哀的中國,
你懷擁著無限美麗的天然,
你的形象如何浩大而磅礴!
你身上排列著許多蜿蜒的江河,
你身上聳峙著許多郁秀的山岳。
但是現在啊,
江河只流著很嗚咽的悲音,
山岳的顏色更慘淡而寥落!
滿國中外邦的旗幟亂飛揚,
滿國中外人的氣焰好猖狂!
旅順大連不是中國人的土地么?
可是久已做了外國人的軍港;
法國花園不是中國人的土地么?
可是不準穿中服的人們游逛。
哎喲,中國人是奴隸啊!
為什么這般自甘屈服?
為什么這般萎靡頹唐?
滿國中到處起烽煙,
滿國中景象好凄慘!
惡魔的軍閥只是互相攻打啊,
可憐的小百姓的身家性命不值錢!
卑賤的政客只是圖謀私利啊,
哪管什么葬送了這錦繡的河山?
朋友們,提起來我的心頭寒,——
我的悲哀的中國啊,
你幾時才跳出這黑暗之深淵?
東望望罷,那里是被壓迫的高麗;
南望望罷,那里是受欺凌的印度;
哎喲,亡國之慘不堪重述啊!
我憂中國將淪于萬劫而不復。
我愿跑到那昆侖之高巔,
做喚醒同胞迷夢之號呼;
我愿傾泄那東海之洪波,
洗一洗中華民族的懶骨。
我啊! 我羞長此沉默以終古!
易水蕭蕭啊,壯士吞仇敵;
燕山巍巍啊,嚇退匈奴夷;
回思往古不少轟烈事,
中華民族原有反抗力。
卻不料而今全國無聲息,
大家熙熙然甘愿為奴隸!
哎喲! 我是中國人,
我為中國命運放悲歌,
我為中華民族三嘆息。
寒風凜冽啊,吹我衣;
黃花低頭啊,暗無語;
我今枉為一詩人,
不能保國當愧死!
拜倫曾為希臘羞,
我今更為中國泣。
哎喲! 我的悲哀的中國啊!
我不相信你永遠沉淪于浩劫,
我不相信你永無重興之一日。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一
1924年夏,蔣光慈從莫斯科回國,無邊的、濃重的黑暗使他原先在蘇聯留學時那種歡欣的、嘹亮的歌喉喑啞了。從此悲憤難抑,長歌當哭就成了他詩歌的主旋律。《哀中國》就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哀中國》閃爍著革命的思想、真誠的激情,義正辭嚴地控訴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軍閥的暴行。詩人的思想,在那黑暗如磐的年代里猶如閃亮的火炬和戰斗的鼙鼓,勇敢、堅定、振奮人心。同時,詩歌靈活自如地運用了大量的疊句、對句和排比句,加上每節句數相等的排列格式,一節一韻的聲響,這就使得全詩格外具備了一種澎湃激蕩的聲勢,較好地表現了詩人痛苦憂憤的情感。
全詩六節。第一節,詩人用對比轉折的格式哀嘆祖國:“蜿蜒”的江河發“悲音”,“郁秀”的山岳“寥落而慘淡”。哀嘆建立在“俯瞰式”的掃描上。第二、三節,哀嘆深入一層,具體展開了祖國的苦難和黑暗:“外邦”步步進逼,“軍閥”“互相攻打”,“政客”“圖謀私利”。在這概括的描述中表達的理念卻十分明白: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官僚政客都是罪魁禍首。第四、五節,思想更進一層,先從橫的世界范圍看中國的危急后果:像高麗、印度一樣的“亡國之慘”迫在眉睫;后從縱的歷史的歲月追索這種局面中民族性格的病態:“而今全國無聲息”,“熙熙然甘愿為奴隸”。詩歌由上兩節的現象描述轉入到縱橫結合的原因與結果的探索分析。最后一節,除了呼應第一節再次哀嘆并自省外,預言了中國的未來:“不相信你永遠沉淪”,“無重興之一日”。詩歌思想從前幾節的現實轉向將來,又推進一步,表達了對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完成了題旨。
與此同時,詩歌還有一條主體抒情的線索貫穿全詩各節。在詩的各節都有詩人站出來直接抒情的句子:第一節,詩人用了“我的悲哀……”這樣的疊句直呼心中的哀嘆。第二、三節,詩人在兩節的后三句抒發了他對中國人“頹唐”的不滿和對現狀的“心頭寒”。第四節,在揭示亡國之憂后,表明自己要“喚醒同胞的迷夢”,洗他們的“懶骨”的愿望。第五、六節,詩人發出了“為中華民族三嘆息”。《哀中國》既有對“你”——祖國的描述,又有“我”——詩人的直接抒發,不足的是這兩條線索尚未取得水乳交融般的效果。
《哀中國》作為一篇早期政治抒情詩,顯示了蔣光慈——一個最早開拓者的成就與不足。沒有疑問,放在詩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去觀察,這些成就與不足對于后來的政治抒情詩作者來說有一定的啟發的作用。
上一篇:《呼聲(原詩略)·李發模》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哈薩克牧人夜送“千里駒”(原詩略)·聞捷》全文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