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史記·項羽本紀》
[述要] 項羽在垓下被圍,兵少糧盡,陷入重圍。入夜,聽見四面皆漢軍楚歌之聲,項大為震驚,道:“難道漢軍已盡得楚地?為何漢軍中楚人如此之多?”他無法入睡,就起來在帳中飲酒。項有一寵妃虞姬,一直跟隨在身邊。還有一匹名叫烏騅的千里馬,是平時征戰(zhàn)的坐騎。面對此情此景,項百感交集,滿懷悲愴地唱起自己所作的詩:“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反復(fù)唱了數(shù)遍,虞在一旁也和著歌唱。歌聲慷慨悲涼,項不禁涕淚橫流。帳下將士亦都哭了起來,不能仰視。這段故事,是成語“四面楚歌”的出處。后來,又由此而敷演為戲劇名作“霸王別姬”。
[按語]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三云:“劉、項《紀》,信、越《傳》,志所聞也,其文宏而壯。”
[事主檔案] 項羽(前232—前202) 秦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楚將項燕之后。秦二世元年(前209),從叔父項梁在吳(今江蘇蘇州)起義。在巨鹿之戰(zhàn)中摧毀秦軍主力。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楚漢戰(zhàn)爭中,為劉邦擊敗。最后從垓下(今安徽靈璧南)突圍到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
上一篇:《隔墻空望 劉體仁 計東》
下一篇:《青銅學士 張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