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雞肋
【出典】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建安二十四年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此事又見《后漢書》卷五四《楊修傳》。
【釋義】 三國時,曹操率兵取漢中,在攻之難下、舍之可惜的情況下,以“雞肋”比之。遂即收兵。
【例句】 思往事,嗟兒劇;憐牛后,懷雞肋。(史達祖《滿江紅·書懷》2343)這里以“雞肋”為喻,自嘆屈任堂吏微職,實屬無味。
上一篇:典故《雞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雞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