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九疑
【出典】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jì)》:“(舜)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引《皇覽》:“舜冢在零陵?duì)I浦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釋義】 九疑,山名,在今湖南寧遠(yuǎn)縣南,因山有九峰相似而得名。相傳虞舜死于南巡之中,葬于九疑山。后世常用此典哀挽虞舜。
【例句】 ①九疑山畔才雨過,斑竹作、血痕添色。(柳永《輪臺(tái)子》[霧斂澄江]38)詞中描繪羈旅所見景色,借九疑山烘托斑竹(因斑竹包含舜妃哭舜的傳說),渲染羈旅情思。②九疑云杳斷魂啼。相思血,都沁綠筠枝。(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2170)這里借九疑烘托斑竹,以染有舜妃血淚的斑竹比擬所詠潭州紅梅,渲染相思之情。
上一篇:典故《九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九疑夙駕》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