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龍吟
【出典】 《文選》卷一八東漢·馬季長(融)《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按:宋·吳淑《事類賦注》卷一一引《長笛賦》作“龍吟水中不見己。”
【釋義】 傳說羌人伐竹模擬龍吟制成羌笛。后常用“龍吟”喻指笛聲。
【例句】 ①三弄處、龍吟休咽。(吳感《折紅梅·梅花館小鬟》120)這里以龍吟喻指笛聲。②橫管孤吹,龍吟風勁,雪浪翻銀屋。(姚孝寧《念奴嬌·詠月》982)這里以龍吟喻指笛聲。③待約他日貂裘,噴龍吟,月明徐步。(曹勛《祝英臺》[晚寒濃]1225)這里以噴龍吟敘寫吹笛。④隔墻頻聽無消息,龍吟海底難重覓。(吳潛《憶秦娥》[嬌滴滴]2737)這里以龍吟喻指笛聲。⑤樓頭橫管罷龍吟,休三弄,留為與調羹。(無名氏《小重山》[竹里清香簾影明]3627)這里用以敘寫停止吹笛。
上一篇:典故《龍君》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龍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