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目成
【出典】 《楚辭》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東漢·王逸注:“言萬民眾多,美人并會,盈滿于堂,而司命獨與我睨而相視,成為親親也。”
【釋義】 目成,指相悅者通過眉目傳情表示愛慕。語出《少司命》。后世用為典實。
【例句】 ①盡日行桑野,無人與目成。(蘇軾《南歌子·和前韻》292)這里借以敘寫沒有遇到相悅之人。②掌上香羅六寸弓,雍容胡旋一盤中。目成心許兩匆匆。(賀鑄《挽追風》[掌上香羅六寸弓]508)這里用以敘寫同所憶舞姬相互鐘情的往事。③花底目成心暗許。(張元干《青玉案·賀方回所作,世間和韻者多矣?!?089)這里用以追敘與女子邂逅鐘情的往事。④君知否?目成心授。何日同攜手。(王之道《點絳唇·和張文伯》1161)這里用以表示期待同相悅之友同游。⑤長憶目成處,卻苦別離催。(汪莘《水調歌頭》[堯舜去已遠]2194)這里以目成處喻指定情之地。
上一篇:典故《目光在牛背》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目送》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