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題解】
本則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業于子思的門人。他的學說對后世儒者影響很大,被認為是孔子學說的繼承者,有“亞圣”之稱。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戰國時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一說是孟子弟子、再傳弟子的記錄。《漢書·藝文志》著錄十一篇,現存七篇。書中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為研究孟子及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宋代把它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注釋有東漢趙岐《孟子章句》、南宋朱熹《孟子集注》、清焦循《孟子正義》等。
孟子曰:“子路(1),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2),善與人同,舍己從人(3),樂取于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4),無非取于人者(5)。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6)。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注釋】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的學生。(2)有大焉:有大德。(3)舍己從人:舍棄自己的不善,遵從別人的善。(4)耕稼、陶、漁:耕種稼穡、做陶器、捕魚。(5)無非取于人者:沒有不向人學習的。(6)與人為善:偕同別人一道行善。與,偕同之意。朱熹《集注》云:“與,猶許也,助也。取彼之善而為之于我,則彼益勸于為善矣,是我助其為善也。”亦通。
【導讀】
古代的賢人,都樂于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的優點來完善自己,利用從別人身上學來的長處去行善,這就是同別人一起行善。所以君子最了不起的就是同別人一起行善。這不但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于善良的追求。現在,與人為善的語意有所拓展,多指善意幫助他人,為人著想,樂于助人。當今,提倡與人為善,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上一篇:桓公放春三月觀于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