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洛威爾
美國意象派詩人、傳記作家、文學評論家。她出生于新格蘭一個殷實之家,家里人從小就鼓勵她寫作。1887年,她和她的母親及姐姐合出了一本《一個夢想家的仙境夢幻或故事點滴》。成年后的第一首詩作發表在1910年8月號的 《大西洋月刊》上。1912年10月,洛威爾的第一部詩集 《彩色玻璃大廈》出版,它反映了洛威爾一貫的主題: 童年的回憶,對浪漫愛情的向往,對自然世界的歌頌。詩集模仿了約翰 ·濟慈的 《拉米亞》,詩題取自雪萊悼濟慈的詩《阿多尼斯》 中的詩句:“生活就像彩色的玻璃大廈/染上了永恒的白色的光芒。”洛威爾一生都喜愛濟慈,1925年,她出版了關于濟慈的兩卷本傳記《約翰·濟慈》。
1913年1月,洛威爾讀了H·D (希爾達·杜麗特爾的幾首詩后,就開始傾向于意象派。1913年夏,她在英國結識了龐德。在美國,她到處發表演講,撰寫文章,宣傳意象派詩歌。在1915年發表的 《一些意象派詩人》序言中,洛威爾總結了意象派詩人的寫作重點: 1.使用日常語言; 2.創造新的韻律; 3.選擇主題完全自由; 4.表現意象; 5.創造硬而清晰的詩歌,決不朦朧或閃爍不定; 6.濃縮是詩歌的根本要素之一。
洛威爾的第二本詩集《劍鋒和罌粟子》(1914) 充滿了實驗主義精神,使用了自由詩體,她稱之為“無韻節奏”。她還創造了一種“多音散文”——一種具有多種音律變化的散文詩。她非常強調詩歌中語言的作用。她的許多詩明顯帶有色情色彩,這是由于她要”完全自由地選擇主題。
1915年至1917年,洛威爾主持出版了三本意象派年度詩集,其中包括D·H·勞倫斯、希爾達、杜麗特爾、理查德·阿爾丁頓和約翰·弗萊契等人的作品。1925年,她出版了抒情詩集《幾點鐘》,獲普利策獎,但其詩歌中浪漫派成分多于現代派成他,模仿多于獨創,保守多于激進。她的詩有些浮夸、淺顯,D·H·勞倫斯稱之為“沒有概念的純感覺”,但她為美國的新詩實驗創造了一種氣氛,從而鼓舞人們勇敢創新。
上一篇:西方文學·斯奈德
下一篇:西方文學·斯蒂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