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舞蹈·尼可萊
美國新先鋒派的代表人物。師承漢雅·霍爾姆和瑪莎·格雷姆。1948年主持亨利街區劇院后,開始舞蹈實驗。他追求的是: 多種的動作樣式、色彩和聲音。尼可萊本人多才多藝,除編舞外,他還擔任作曲、設計服裝、布景和燈光。把電子音樂、燈光、道具、布景、服裝熔于一爐,產生一種抽象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復雜作品,有一種魔術般的效果,因此,尼可萊有“劇場魔術師”之稱。他希望通過這些裝置能夠突破劇場藝術的局限,擴大人類身體的表現力。尼可萊的舞蹈動作不只是一種情緒的語言,而且是一種動作的語言。他的動作語匯十分廣泛,他假設動作是天生有表現力的,因而試圖把動作從正常情況下所連接的上下文中摘取出來,取消其目的性,再把它與在感情上毫不相關的動作相組合,形成一種抽象化的、準確的、簡潔的動作語言。目的是為了讓觀眾只去看動作的質。尼可萊熱衷于探索消除一般人的情感痕跡,所以他用奇異的服裝或者附加某種雕塑結構來改變舞蹈演員身體的自然形態。這樣隨著演員個性的喪失,卻導致了編排新穎的舞蹈動作的產生。尼可萊不僅受到舞界的重視,同時也受到歌劇、電影、電視各界的歡迎。他的代表作有:《面具、道具和變動》 (1953)、《結構》 (1970)、《尼可萊的世界》、《光譜》、《風的傳說》等。
上一篇:西方文學·舞蹈·塔米里斯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坎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