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勒阿弗的七月十四日》
油畫畫于1906年是馬爾凱受野獸派繪畫影響的結果。因為其間馬爾凱與馬蒂斯之間過從甚密,至使馬爾凱的藝術道路曾短暫的逗留于野獸派之中。這幅畫并不是馬爾凱的代表性作品,作為一個過程,我們都可以由此看出馬爾凱繪畫發展所走過的道路。在這幅作品中,整個畫面的構成并不龐雜,暖褐色的顯得陳舊的街道占據了畫面的大部,一種20世紀初葉的歐洲小城的時代氛圍躍然于畫布上,而其中大量的垂直線則加強了畫幅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與街道背景映襯的旗幟,助長了畫面的氣氛、并產生了一種華美的景色,但是,那特寫的景色、產生出強應的抽象幾何圖式的感覺。掛著旗子的街道這一主題,從印象派創始人馬奈到現在,幾乎已經成為人們尋找自由、抽象色彩的象征。這個主題顯然使馬爾凱感興趣的原因是只有以《勒阿弗爾的七月十四日》這種題材、形式的追求才能表現畫家心中對色彩的沖動。在這之后,馬爾凱又回到了懷鄉的單純的自然主義的繪畫道路上去。馬爾凱的大部分作品并不是這樣的,但《勒阿弗爾的七月十四日》仍然顯示了畫家活躍的思維與對繪畫的試驗和嘗試及發展中繪畫風格的特色,它是一幅柔和協調的風景畫,它說明了畫家用絕對有限的筆觸和色塊,抓住景色本質的能力。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地中海》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自畫像》